华谊兄弟危局始末
本篇文章10775字,读完约27分钟
边肖|赵伟源|偃师商业评论(id:libbusiness)
从2009年开始,它被誉为“中国影视娱乐的第一股”,2019年,它遭受了40亿元的巨额亏损,面临退市的风险。华谊兄弟(300027,古巴)经历了十年的大败。大败之初,华谊兄弟进入资本市场后,非常渴望规模扩张,但并没有为电影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随后,华谊兄弟开始以多元化战略扩张张之路,但逐渐被路上的资本所诱惑,迷失在资本的迷雾中。
1
亮点时刻
环顾四周,好莱坞的几家主要影视娱乐公司,如华纳兄弟、迪斯尼、哥伦比亚和环球,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了。
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影视公司通过大量高质量的电影作品和优秀的商业模式,为世界贡献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同时也为自己筑起了一道深深的护城河。
例如,华纳兄弟公司专注于乐高电影、华盛顿宇宙和哈利波特电影,已经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粉丝。同时,在影视的基础上,发展游戏、漫画等多元化业务,打通娱乐产业链的上下游,形成多元融合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迪士尼逐步建立了经典动画、漫威环球等多条电影产品线,并将电影知识产权与线下公园和衍生产品开发相结合,形成了多层次、多维度的盈利模式。
无论是华纳兄弟连接上下游产业,还是迪士尼将线上和线下模式结合,这都是这类影视娱乐公司屹立百年的重要法宝。
在中国,有一家电影公司诞生才20多年。起初,它的名字看起来像华纳兄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它的心中有一个迪斯尼。
是华谊兄弟。
1994年,留学归来的王和弟弟买下了一家广告公司,取名为华谊兄弟,并开始创业。启动资金是王在美国留学时存的10万美元。
兄弟俩在商业运作中显示出深厚的内在力量。到1997年,华谊兄弟已经成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之一。
这时,王可能没有想到会对电影产业产生依恋。
1998年,王偶然遇见了他的老同事。在影视圈工作,向王讲解电影投资的盈利模式。
虽然王从小就学习绘画,热爱艺术,喜欢看电影,但他对影视剧的盈利模式并不熟悉。听了的解释后,王有了进入影视圈的想法。
经过一番准备,王很快投资了生平第一部影视作品《心理诊所》。英达导演的电视剧只投资了500万元,最终凭借中国银行和维萨的植入式广告盈利近500万元,回报率100%。
第一枪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给了王很大的信心。此后,华谊兄弟先后拍摄了《无尽》、《叹息》、《魔鬼来了》等热门电影,在影视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在布置电影作品的同时,华谊兄弟开始在工业运营方面发挥实力。2003年,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电影和电视发行领域,电影制作向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开放。
具有敏锐市场嗅觉的王果断抓住机遇,立即增持西影发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推动华谊兄弟建立完整的电影制作发行体系。
随后,华谊兄弟凭借一系列优秀的电影作品和产业化经营,逐渐确立了其在中国电影(600977,古巴)公司的龙头地位。
2009年10月30日,华谊兄弟在创业板上市,被外界誉为“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王和兄弟的价格也飙升,分别达到10.98亿元和3.97亿元。
此时,华谊兄弟的名气和财富在新世纪的头十年达到了顶峰(002280,分享吧)。
然而,华谊兄弟当时对此并不满意。王多次表达了打造“东方迪士尼”的梦想,并推出“去电影化”的策略,试图进入多个领域进行规模扩张。
做梦是好事。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梦想是推动自身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然而,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华谊兄弟并没有像华纳兄弟和迪斯尼那样走出稳定的足迹。在资本的诱惑下,华谊兄弟迈出了更大的一步,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最终使其电影根基土崩瓦解,陷入了一场大败。
2019年,华谊兄弟极其糟糕的表现表明,在追逐资本的道路上,华谊兄弟已经跌入了十年大败的谷底。
透过纷繁复杂的市场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资本只是这场大败的明显助推器。背后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人性中的巨大快乐。
2
到处都有危险的危险
去年,中国电影市场依然火爆,年票房达到642.7亿元,同比增长5.4%,在城市电影院看电影的人数达到17.27亿,均创下新纪录。
然而,在火热的市场氛围中,华谊兄弟交出了一份令投资者失望的成绩单。
4月29日,华谊兄弟发布了2019年年度报告和2020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显示,华谊兄弟2019年经营总收入为21.86亿元,同比下降43.81%;上市公司股东应占净利润亏损39.6亿元,同比下降262.32%。华谊兄弟2020年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2.29亿元,同比下降61.38%,净利润约-1.43亿元,同比下降262.32%。
单纯看数字,我们可能感觉不到华谊兄弟的危机感,相比之下,这种危机感更直观。
首先,从纵向比较来看,2019年是华谊兄弟上市以来亏损最大的一年,也是连续第二年亏损:从2009年到2017年,华谊兄弟从未亏损过。2018年,该公司首次亏损,亏损金额达到11亿元人民币。2019年,华谊兄弟的亏损再次扩大至40亿元,成为2019年亏损最大的影视公司。
损失是由华谊兄弟造成的,华谊兄弟明显表现出失控迹象,影响了华谊兄弟的现金流。在去年8月举行的2019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上,王表示,为了解决公司的流动性问题,他卖掉了一批自己珍藏的画作,换取了一些现金。
横向比较,2019年,光传媒(300251,分享)、华彩影视(300133,分享)、芒果传媒等影视传媒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均超过了华谊兄弟。华谊兄弟逐渐落后于国内电影公司。
事实上,无论是从华谊兄弟自身的发展速度还是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来看,华谊兄弟的危机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那么,危机的根源在哪里?
首先,从财务数据来看,华谊兄弟的整个内部业务大幅下滑,这是其危机的直接来源。目前,华谊兄弟有四个业务板块:一是以电影、电视剧、艺人经纪等业务为代表的影视娱乐板块;二是以电影城、电影镇、文化城等企业为代表的品牌授权和实体娱乐部门;第三是以游戏、新媒体和粉丝群体为代表的网络娱乐行业,第四是产业投资行业。
四大板块都未能逃脱业绩大幅下滑的魔咒:财务报告显示,华谊兄弟影视娱乐业务2019年收入为20.9亿元,占总收入的97%,同比下降43.81%;品牌授权和实体娱乐业务收入3467.8万元,同比下降76.81%;网络娱乐业务收入3026.55万元,同比下降42.47%;投资收益损失19597.23万元,下降192.13%。
抛开其他三大业务不谈,影视业务是华谊兄弟的专长,也是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去年该业务几乎减半,这着实令市场担忧。
目前,华谊兄弟电影表现大幅下滑的原因在于爆炸性电影的失败。2019年,华谊兄弟的前五部影视剧分别是《只有云知道》、《火王》、《绝密人物》、《云南虫谷》和《第二季与我开始的生活》,总收入为3.14亿元。从2015年到2018年,华谊兄弟五大影视剧收入分别为5.5亿元、3.9亿元、6.6亿元和11亿元。
与2018年相比,2019年华谊兄弟的爆炸性影视收入减少了近8亿元。
虽然影视的“失败”也有客观因素,比如华谊兄弟投资7亿多元的电影《八百》,由于种种原因被撤回,上映时间仍然是个谜。此外,冯小刚导演的《只有云知道》仅获得了1.56亿元的票房,这是由于它的小风格和文艺,很难带来商业电影一样的流量。王自己也承认,他越来越不了解电影市场。然而,商业和金融的疲软只是一个症状,真正的内在原因是战略失误。
华谊的战略失误主要与其十一年前的“去电影化”战略有关。
2009年华谊兄弟上市后,王开始大力实施“去拍摄”战略。当时他说,“如果我们将来只做票房,我想这个企业会误入歧途。华谊不仅要拍电影。
自此,华谊兄弟开始四面开花,进军电影城、游戏、股权投资等领域,逐步形成影视娱乐、品牌授权与现实生活娱乐、网络娱乐和产业投资四大业务板块。
在王看来,华谊兄弟的“东方迪士尼”之路已经初具规模。
事实上,华谊兄弟多元化战略的初衷是正确的。需要知道的是,影视投资是极其不稳定的,几个大型投资和大型制作的票房会影响到一个影视公司的业绩稳定性。此外,上述华纳兄弟、迪斯尼和其他电影电视公司实际上通过多元化战略加强了他们的壁垒。
然而,华谊兄弟忽略了一点,即这些影视公司在主营业务尽了最大努力后,逐渐开始了多元化战略,并逐步增强了竞争力。
就华谊兄弟而言,当它上市时,它在主要电影业务中还不够出色。当时,多元化战略实际上暴露了其浮躁心理。
随后,华谊兄弟在过早开始的多元化道路上逐渐被资本的暖风所陶醉。一方面,华谊兄弟忽视了他努力打下的电影基础,另一方面,也未能在多元化扩张中站稳脚跟。
十年的失败,在那个时候,已经慢慢拉开了序幕。
3
游戏自动取款机
这场大败的第一幕是华谊兄弟进入游戏领域。
2009年,华谊兄弟实施多元化战略后,中国网络游戏市场逐渐显现出疲态:市场规模为271亿元,同比增长39.5%,增速从2007年57%的高点迅速回落。此外,据cnnic统计,从2009年底到201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仅增长了11.9%,为五年来最低增幅。
在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许多网络游戏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点,拓展利润渠道,进入影视领域已经成为一些网络游戏公司新的战略方向。
当时,盛大、巨人、完美、麒麟等网络游戏公司纷纷渗透到影视领域。例如,2009年11月,盛大与湖南广电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投资6亿元成立史圣电影公司。2010年,麒麟游戏成立了一家影视公司,并宣布将推出四部电影作品。
在游戏公司频频向影视领域抛出橄榄枝的同时,一些影视公司也开始向游戏领域扩散,市场一度出现“影视联动”的热潮。
“电影游戏联动”的热潮在于电影与游戏的相互交流。一方面,它可以提高电影和游戏的宣传效果,挖掘两个领域的潜在用户群;另一方面,它可以捆绑两种类型的知识产权,以提高知识产权开发的最大价值。
在这种影视与游戏的密切接触中,华谊兄弟也试图分一杯羹,并开始将其触角伸向游戏行业。
2010年6月,华谊兄弟以1.48亿元的价格收购了手机游戏制造商张趋科技(300315)22%的股份,这敲响了进入游戏市场的序幕。
不到半年后,2010年12月,华谊兄弟与巨人网络(002558)成立了合资公司“北京华谊巨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华谊兄弟投资7000万元收购华谊巨人51%的股权,成为大股东,巨人网络成为小股东。双方合作运营巨人网络的3d游戏《王者之王3》。
当时,华谊兄弟对双方的合作非常乐观,预计华谊巨人2011年至2013年的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125万元、1380万元和1819万元。
在游戏业务被集中布局的同时,华谊兄弟的电影业务也在2010年创造了一个小高峰。今年,华谊兄弟制作和发行的电影创造了15.3亿元的票房,市场份额为15%。在当年票房最高的四部国产电影中,华谊兄弟占据了三个席位。此外,华谊兄弟当年的电影业务收入和毛利润也创新高,分别达到5.3亿元和2.6亿元。
随着电影业务的蓬勃发展,华谊兄弟在2010年成为中国第一大制作公司和私人发行公司。
此时,华谊兄弟的电影和游戏业务正处于火热的发展态势。自信的华谊兄弟宣布,将加强电影内容和手机游戏运营的协调发展,将自身发展成为集影视和手机游戏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然而,从那以后,华谊兄弟的一系列行动似乎与“影视游戏的协同发展”没有什么关系,而是演变成了一场资本狂欢。
2012年,掌上科技在创业板上市,被称为“中国第一款手机游戏”。华谊兄弟持有的棕榈科技股份市值一度升至15.28亿元。
面对不断增长的游戏资产,华谊兄弟的心开始发痒。2013年,华谊兄弟三次减持棕榈科,共变现3.78亿元,获得投资收益3.16亿元。
资本的诱惑是巨大的。需要了解的是,华谊兄弟2013年净利润为6.67亿元。根据这一计算,其2013年全年净利润的近一半来自Palm Technology的削减。华谊兄弟第一次尝到了游戏投资带来的资本甜头。
有人嘲笑说:掌上电脑是华谊兄弟的提款机,电影不赚钱,所以他们靠减持游戏公司的股份来盈利。
在投资减少带来的“资本”的鼓励下,华谊兄弟对资本的胃口迅速扩大。
2013年,华谊兄弟斥资6.72亿元收购游戏公司韩隐科技50.88%的股权。当时,韩隐科技是众所周知的,它的“时代空猎人”是中国第一款每月流量超过1亿元的手机游戏。
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韩隐科技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43亿元、1.859亿元和1.8565亿元。华谊兄弟对这个协议很有信心。据预测,2014年韩隐科技的净利润将达到3.6亿元,到2015年这个数字可能达到6亿元。
在巨大利益前景的驱动下,华谊兄弟为韩隐科技提供了许多资源。例如,华谊兄弟旗下的杜春、等明星代言了科技的新游戏产品,王、等多次成为科技的平台。
华谊兄弟的游戏之路似乎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它心中的“下一个掌上技术”似乎即将出现。
但最终,它遭受了损失。
首先,2013年,华谊巨人不仅未能实现盈利目标,还出现亏损。最终,巨人投资7710万元回购华谊兄弟51%的股权,华谊兄弟突然退出。
对于此次合作的失败,华谊兄弟也做了自我反思,称不了解游戏公司的经营管理机制和产品判断标准。
如果游戏业务的失败也可以归咎于华谊兄弟经验的缺乏,那么电影业务的倒退只能来自于它的疏忽。
由于在游戏投资上花费了大量精力,华谊兄弟的主营业务影视剧开始出现波动。2014年,华谊兄弟在2012年和2013年之后首次放弃票房冠军,光线传媒以31亿元的票房成为年度国产电影票房冠军。
此外,华谊兄弟的整体票房收入也出现了悬崖式的下滑。其票房收入从2013年的约30亿元下降至2014年的约20亿元,仅占国内电影年票房的7%,仅次于光明传媒、博纳电影和乐视电影。
然而,当华谊兄弟的基础业务被破解时,他们仍然沉浸在游戏带来的资本快感中。王表示:“2014年,我们的游戏收入已经超过了电视剧,我们并没有放弃对电影的投入”,他认为“如果我们只赚票房,我们就会赔钱,游戏和电影是华谊兄弟的两大引擎,大大提高了公司的安全性。”
此时已有批评华谊兄弟不诚信经营的声音,但王认为“他不诚信经营,也为华谊兄弟找到了正确的道路”。
因此,华谊兄弟开始加速走上这条“正确”的道路。2014年11月,王在中国欢乐网上宣布科技的游戏作品《魔法》将被改编成同名电影。2015年,华谊兄弟首先斥资19亿元成为游戏公司英雄互动娱乐的第二大股东,随后参与了咸鱼游戏的首轮融资。
可以说,从2010年到2015年,华谊兄弟把大部分心思都花在了游戏业务的布局上,对电影业务的打磨和专注一次又一次的下降。它试图用游戏而不是电影的资本红利来促进自我规模的扩大。
然而,这种游戏资本红利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张趋科技和韩隐科技的业绩双双大幅下滑。
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Palm Technology的业绩开始出现下滑。2017年1月至9月,棕榈科技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下降了5.56%和29.54%。另一方面,韩隐科技2016年净利润仅为11789.33万元,比2013年承诺的18565.11万元少6775.78万元,业绩完成率仅为63.50%。
压力倍增的华谊兄弟对此深感不满,于是开始了“卖与卖”的节奏。
2017年,华谊兄弟先后减持了20多次,共套现24.74亿元人民币。经过多次减持,华谊兄弟在张趋科技的持股比例仅为0.42%,可以说已经基本完成清仓。同年,华谊兄弟将韩隐科技25.88%的股份转让给腾讯旗下的林芝嘉兴信息科技,实现现金6.47亿元。
一系列的套现操作让外界认为华谊兄弟可以赚很多钱。但数据显示,华谊兄弟2015年至2017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76亿元、8.08亿元和8.28亿元,净利润没有增加而是下降。
换句话说,在完成了2010年至2015年的一系列游戏业务布局后,华谊兄弟的盈利能力并没有得到很大提高。此外,华谊兄弟提出的“电影-旅游联动”模式尚未形成:到目前为止,华谊兄弟还没有推出合格的电影-旅游互动作品来发挥视听娱乐和网络娱乐的协同效应。
现在,所谓的“电影游戏联动”更像是对华谊兄弟在手机游戏市场资本运营的认可。
然而,这种资本运作并没有使它膨胀,反而使它失去了对基础业务的关注。
4
城镇知识产权薄弱
在疯狂增加在线手机游戏业务的同时,华谊兄弟也将多元化的注意力转移到了线下,瞄准了现实生活中的娱乐行业。
所谓现实生活娱乐实质上是一种场景消费,即项目方将动画、电影等虚拟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活建筑,给公众娱乐消费体验。目前,更成功的现场娱乐模式包括线下实体,如“电影城”和“主题公园”。
迪士尼是现实生活娱乐中最成功的娱乐公司。在迪士尼的盈利模式中,它通过电影票房获得第一轮收入。随后,随着电影的陆续上映,迪士尼将在线下主题公园增加新的电影知识产权,以刺激线下消费,完成第二轮收入。最后,迪士尼将通过许可开发衍生品,并完成第三轮收入。
经过三轮创收,迪士尼已经将自己的电影知识产权价值发挥到了极致,其第二轮主题公园的收入远远超过了第一轮影视部门的收入。
2014年,迪士尼影视部的收入和利润分别为72.8亿美元和15.5亿美元,分别仅占总收入和利润的15%和12%,主题公园部的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150.9亿美元和26.6亿美元。
看着我心目中的标杆企业从现实生活娱乐业务中积累资本,华谊兄弟开始渴望尝试。
2014年,在华谊兄弟开始其多元化的“去电影化”战略后,直播娱乐正式成为华谊兄弟的一个独立部门。
自那以后,华谊兄弟投资55亿元在海口建造了第一个现场娱乐项目——“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这是一个以冯的电影《1942》、《唐山大地震》为蓝本的电影城。
迈出第一步后,华谊兄弟的现实生活娱乐目标变得越来越激进。它计划在2016年底前建设20个小城镇。这些城镇将分布在北京、海南、成都等地,每个城镇占地数百亩。
这时,外面的世界传来了怀疑的声音。毕竟,华谊兄弟只是一家影视公司,其经营现实生活娱乐(一个重资产项目)的能力受到质疑。
对此,华谊兄弟提出了自己的“轻资产”概念。
所谓的“轻资产”实际上是华谊兄弟通过品牌授权和知识产权在现实生活娱乐项目中的持股。在盈利模式上,包括前期的品牌许可费、运营过程中的运营收入份额和项目的股权收入。
至于真正的娱乐收入,王曾经计算过一个账户,“每个镇至少有三轮收入,第一轮是品牌商标使用费,起价1亿元,20个镇光是‘华谊兄弟’这个词就能卖出20亿元。”
根据经营收入的份额,王说,每个镇有保守的300万游客流,20个项目意味着6000万游客,人均消费门票,餐饮等是300-500元,所以20个镇的年收入可达180亿元。
根据王的规划,2016年建成20个小城镇后,除股权收入外,华谊兄弟每年至少能赚到数百亿元。
然而,梦想是满的,但现实是瘦的。从2014年到2016年,华谊兄弟品牌授权和现场娱乐的收入分别为2.34亿元、5600万元和2.56亿元。与巨额的资金投入相比,这笔收入在犹如雨后春笋,远远出乎王的意料。
事实上,华谊兄弟直播娱乐项目的收入并不尽如人意,这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项目进展缓慢,二是缺乏知识产权实力。
首先,华谊兄弟提出,到2016年底,将建设20个小城镇。然而,据公开信息显示,到目前为止,华谊兄弟现场娱乐只签订了6个合同,只开放了4个项目,即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海口观澜湖华谊冯小刚电影公社、华谊兄弟长沙电影城和建业华谊兄弟电影城。
甚至那些已经开放的项目也表现不佳。以苏州华谊电影世界为例。2018年7月开业后,王的游客数量远远低于预期的300万。随着惨淡的业绩,华谊兄弟现实生活娱乐业务的一些经理相继离职。例如,前华谊兄弟苏州电影世界总经理刘于2019年1月离职,华谊兄弟副总经理兼现实生活娱乐事业部总经理秦于2019年5月离职。
总之,这四个落地项目很难承接华谊兄弟的大量电影知识产权,实现规模效应,支持华谊兄弟的现实娱乐野心,即使是已经开业的项目。
除了项目扩张缓慢,华谊兄弟的ip实力难以吸引足够的客流和消费力,这也是其现实生活娱乐表现惨淡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看,现实生活中的娱乐业务要想持续实现,就必须有高质量的ip内容来吸引游客,但并不是每一个ip都适合制作现实生活中的项目。
迪士尼是“天堂+ip”轨道的主角,在电影ip和线下真实场景的结合上有完整的方法论,这正是华谊兄弟所缺乏的。
例如,通过比较迪斯尼和华谊兄弟的电影,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风格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迪斯尼电影都是温馨的“家庭娱乐”电影,适合儿童观看。华谊兄弟的电影是多样化的,如《芳华》、《前攻略》、《六先生》等。
迪士尼之所以形成目前的电影风格,是因为实际上有一部“小心翼翼的机器”——“家庭娱乐”的电影,有助于为主题公园营造一种温馨愉悦的氛围,从而吸引观众来玩,刺激知识产权衍生品的消费。
很多时候,迪士尼电影甚至提供线下公园。例如,迪斯尼的电影《明日世界》质量一般,票房损失约1亿美元。然而,迪斯尼的明日世界公园很受欢迎,许多孩子被明日世界公园里未来世界的奇观所吸引。事实上,在《明日世界》的制作中,线下收入被认为更多。
另一方面,华谊兄弟的电影ip脱离了线下的现实。华谊兄弟的许多电影在建立时并没有考虑线下知识产权的需求,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使得华谊兄弟在线下现场娱乐的布局上面临更大的市场阻力。
可以说,华谊兄弟只看到了迪士尼主题公园业务带来的丰厚回报,却没有理解其电影知识产权与主题公园之间的产业逻辑。
5
艺术家绑定的隐患
当华谊兄弟“建20个小城镇”的愿望破灭时,它又迈出了一大步,那就是用资本捆绑艺术家。
2016年,华谊兄弟以7.56亿元收购了瑞安和李晨共同拥有的浙江东阳郝汉影视公司70%的股份。随后,它以10.5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冯小刚子公司浙江东阳美拉传媒公司70%的股权。
事实上,这么大的一笔钱被换成了新成立的“空壳牌”公司:东阳郝汉是在被华谊兄弟收购的第二天成立的,东阳美拉也是在2015年9月成立的。
华谊兄弟的目的不是收购几家空壳公司,但其真正意图是用资本约束艺术家。例如,收购完成后,东阳美拉有一个业绩对赌的承诺:2016年的业绩目标是税后不低于1亿元,然后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承诺期为5年,达不到目标的差额将由冯小刚以现金弥补。
事实上,这项协议对冯小刚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即使东阳美拉五年的利润全部为零,冯小刚需要补偿华谊兄弟的利润也只有5亿元左右,远远低于收购价格。
另一方面,冯小刚也失去了五年的“自由”。
事实上,华谊兄弟需要的是冯小刚过去五年的“自由”。毕竟,艺术家对华谊兄弟来说确实是一笔宝贵的资本。
回顾过去,华谊兄弟与艺术家之间的资本交流在2000年就已经播下了最初的种子。
2000年,华谊兄弟聘请了“内地第一券商”王京花,以拓展其明星资源。随后,王京花带来了很多受欢迎的艺术家到华谊兄弟,如范冰冰,李冰冰,任泉等人。
必须说,从那以后,名人艺术家给华谊兄弟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华谊兄弟2009年的招股说明书,其主营业务电影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31%,而艺人经纪及相关业务收入占31.1%,远远高于排名第三的电视剧业务。
同时,与电影业务的高投入、高风险相比,华谊兄弟经纪业务的利润率更加可观和稳定,基本保持在60%以上。
然而,华谊兄弟和艺术家之间的交流在2010年进入了一个分水岭。
2010年,资本涌入影视行业,各行各业的明星开始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包括华谊兄弟旗下的艺术家。例如,2010年,黄晓明、许晴等一大批明星离开华谊兄弟,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艺术家的离开让华谊兄弟遭受了痛苦的损失。例如,2011年,当葛优离开华谊兄弟与皇帝签订合同时,华谊兄弟的股价在接下来的五个交易日里直接下跌了11.4%。
看到明星资源的大量流失,华谊兄弟试图通过“并购”的方式将与艺术家的关系捆绑起来。
从数量上看,2015年华谊兄弟只有87家全资或控股公司,而2018年有117家,其间华谊兄弟收购了数百家影视公司,东阳郝汉和东阳美拉只是其中两个典型。
然而,大量高价收购并没有增加华谊兄弟的资产价值,反而增加了其亏损。
关于2019年的亏损,华谊兄弟解释说,除了各业务板块表现不佳外,资产减值准备也是主要原因。去年,华谊兄弟的资产减值损失达到13.82亿元,仅商誉减值损失就达到9.73亿元,这些损失主要是由于以超高溢价收购东阳美拉等公司造成的。
不断的收购,希望用资本来约束艺术家以稳定表演,实际上是源于华谊兄弟内心的不信任。事实上,电影业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需要对内容和市场进行仔细的润色和研究。很明显,仅仅通过捆绑艺术家是不可能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
6
结论
回顾过去,华谊兄弟推出的多元化战略并没有与主营业务即影视剧形成协同效应。相反,它陷入了资本泥潭,失去了自己的地位。例如:
网络娱乐的布局被游戏投资带来的资本增值所吸引,忘记了“电影游戏联动”的初衷;
现实生活娱乐的布局被“前身”迪士尼主题公园业务的收入所吸引,却忽略了电影知识产权和表现实体的产业逻辑;
希望通过并购将艺术家与资本捆绑在一起的产业投资布局陷入了“商誉减值”的困境。
资本既美好又危险。不幸的是,华谊兄弟只看到了美好的一面,放大了他们的欲望,忘记了他们的克制。
事实上,许多业绩突出、长期发展的公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极其克制。然而,一些企业起初表现良好,最后却倒闭的重要原因是,管理者在取得一些成绩后欣喜若狂。
王自己也承认,“几年前,我们太嚣张了。当华谊公司的市值超过100亿美元时,我们想:“哇,我变成了。”
现在,随着业绩的下滑,华谊兄弟的股价也跌到了谷底:从30多股的峰值,华谊兄弟的股价已经跌到了3多股,下跌了近99%。
资本市场已经向华谊兄弟发出了最后警告。根据创业板的相关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后将直接退市。这意味着,华谊兄弟在经历了2018年和2019年的持续亏损后,如果在2020年未能实现盈利,将被直接摘牌。
从以前的“中国第一影视娱乐股”到现在,华谊兄弟遭受了从顶峰到谷底的打击。
面对当前的危机,王表示,“文化旅游加内容制造”是公司发展的双引擎。聚焦“影视+实景”的新商业模式,重塑主要优势,是华谊今年突破困境的关键。
然而,这一流行病对经济的影响并没有消失。电影院的开放日期仍未确定,主题公园的客流量也大幅下降。
华谊兄弟能否在2020年度过难关仍很难说。
标题:华谊兄弟危局始末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465.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