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未来”,是为反思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本篇文章3847字,读完约10分钟
编辑者:
“电影是应对现代人面临的剧烈生命危险的艺术形式。 要感受到冲击的效果,这种需要就是人类对他所面临危险的适应。 ”。 这个雅明1935年对电影的预言,正在被电影之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科幻电影之后的迅速发展所证实。 在这个世界“地球日”之际,我们在世界电影的屏幕上看到关于地球和人类生存主题的痛快的思考和反思,不是为了“感受震撼的效果”,而是为了思考现实的快速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的“地球日”。 这是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目的是提高人们对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让人们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保护和改善我们居住的整个地球的环境。
电影艺术对这个人类重要话题的表达和思考,由来已久,具有独特的特点:电影直观感性,无论是上下亿年,还是宇宙的无限之大。 人类和地球的关系,在《最古老》和《最新》的科幻电影中反复着:人类离不开地球,但对外太空充满了好奇心和憧憬。 在科幻电影《始祖》《月球游记》( 1902年)中,人类兴奋地探索月球,兴奋地回到地球,月球和地球都充满了赤子的热情。 在2019年的《星际探索》中,人类在移居月球逃离地球的同时,夜以继日地在太空中开辟了新的疆土,离开地球后,才发现地球才是人类最可爱、最宜居的家园。 从电影诞生( 1895年)初的天真到两甲子后的沉痛,电影艺术和技术的飞速发展,可以说伴随着人类对地球和自身命运的反思。
“环境保护”的含义和本质
地球生态危机可以说是电影导演们最热衷表达的话题之一。 除了这个话题与每个人相关,这个话题非常适合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所以什么比人类面临的危机更吸引观众的目光,什么比电影更能表现出面对这场危机的艺术形式?
关于这个主题素材,我国的电影人虽然稚嫩,但是有着热情和远见的尝试。 例如,冯小宁导演的《大气层消失》( 1990年)描写了环境污染、毒气泄漏,腐蚀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切断太阳的辐射,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致命伤害的危机。 关于电影本身,还有不能完全满足的地方。 但是,这部电影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关心,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反思,并不宝贵。 导演将美丽森林的画面和主人公经过的化工厂污染、黑油油的河水、奄奄一息的鸭子和鱼一样,对化工厂污染环境的恶劣瞠目结舌。 片头和片尾以字幕的形式罗列了人类核试验的“万能”和地球上生物灭绝的速度,其中传播的环境保护紧迫感,对观众走出电影院后继续反思环境问题,无疑具有促进动作的作用。
好莱坞1995年推出的科幻动作片《未来水世界》,用电影最初的“外音”方法,展现了电影展开的野蛮故事的人类背景:未来两极冰川融化,淹没地球,谁适应了这个新世界。 2004年,活跃在好莱坞的德国导演罗兰·艾玛里奇执导投资1亿2004万美元的《后天》,讲述了温室效应引起的气候变化陷入世界第二大冰河期的故事。 年上映的好莱坞灾难片《全球风暴》讲述的是在灾害性天气持续的未来,人类发明了巨大的卫星系统控制天气,但由于系统故障而发生了更大灾害的故事……。 在光影的世界中,环境的变化和人类的命运被置于各种各样的“终极”之中,通过故事的讲述和视听的冲击,将环境和人类生存的话题,指向了观众。 冰封、洪水、高温炙……电影中提醒因气候灾害而失去往日活力和繁荣的城市,要重视和反思环境保护问题。
2008年上映的科幻电影《地球停止日》是根据1951年版的《地球停止日》翻拍的。 认为“1951年版的机器人、银色外星人、翻盘子之类的飞船深刻影响了许多科幻电影,但也与电影传播的和平理念和人类本性阴暗面的发现有着内在的差异。” 新旧两个版本比较起来非常有意思。 1951年版《地球停止日》警告说,由于外星人迅速发展了地球人的核武器,乘坐宇宙飞船来“人类已经没有不负责任的行动自由”。 2008年新版讲述的是外星人为了人类肆意破坏地球环境,不悔改,决定将人类“清除”出地球的故事。 时隔57年,人类在电影中面临的问题不是内战,而是人与自然的“对立”。 旧版的“反核”主题在新版中变更为“环境保护”主题。 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精神在这个时代越来越重要和被重视。
地球是人类的故乡。 人类应该不是地球的掠夺者,而是守护者。 这是外星人克劳图在“地球停止的日子”里试着通知人类的。 但是,人类似乎只有在亲身经历了气候变暖、台风、海啸、极端炎热等灾害性天气的连续发生之后,才愿意正视地球和人类面临的危机。 由此可见,好莱坞极力追求奇观、娱乐化、浪漫化的“灾害故事”,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消解了“环境保护”的内涵和本质。 这也是近年来作为相关主题素材的好莱坞大作失去以往“吸金”能力的一大原因。
技术快速发展的“尺度”问题
电影中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由《变种dna》( 1997年)、《哥斯拉》( 1998年)、《汉江怪物》( 2006年)等电影表现出来。 但是,人类也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拯救生命和地球可能面临的太空灾害。 例如《天地大碰撞》( 1998年)、《绝世天劫》( 1998年)、《流浪地球》( 2019年)等电影表现出来。 这是关系到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尺度”问题。
这个问题早就提出来了。 1936年,由HG·威尔斯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笃定发生》在英国上映,战争和化学武器引发的瘟疫等灾害发生后,人类社会回归部落时代,理性国家重建人类文明,尝试了太空探索。 在电影的最后,这个国家的一些人认为,经过这样高级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不再比以前快乐了。 这是因为应该停止“快速发展”。 另一位领导人认为,人类作为具有高度智慧的生物,其使命是探索和前进,直到整个宇宙的神秘向人类开放。 虽然电影没有表明哪一个观点是错误的,但毕竟在现实世界中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无解”。
但是,2019年发售的太空电影《星际迷航》却以秘密的姿态,回答了上述问题。 《星际探索》讲述了宇航员罗伊奉命前往火星附近寻找16年前失踪的父亲,美国太空司令部认为这与罗伊的父亲导致地球毁灭的宇宙能量波不平衡有关。 罗伊找到父亲后,和父亲“寻找外星生命”的狂热,以及美国政府在外太空开疆弃土的野心破坏了人性,回到地球后,坚定地决心“去生活,去爱”——野心和“英雄主义精神” 这部电影节奏缓慢,以主人公的内心故事为中心,与以往的太空电影大不相同,有一种充满波澜的紧张感。
与“笃定发生”中对“进步”持有两种观点的开放想象相比,多年后的“星际探索”在月球着陆、建立国际空间车站、载人航天飞机等人类太空探索的重大突破之后,
紧迫的危机和隐藏的忧虑
人的想象力可以表示“洞察”,也可以表示对“可能性”的推论。
在许多电影中,人类为了自己的过失,制造出了足以追求进步破坏人类和地球其他生物的怪物,这是人类反思“科学”和“进步”的另一条路径。 其目的不是为了打击人类对“进步”的追求,而是提醒人们注意“进步”的负面效果。
墨西哥导演吉尔模型·托洛1997年执导的《变种dna》讲述了生物学家苏珊为了消灭在孩子中间携带致命病毒的蟑螂,通过基因工程制造了寿命只有6个月的新昆虫。 出乎意料的是,传染病危机消除后,新昆虫不仅活着,还进化成了巨大的人形怪物,开始猎杀人类。 1998年,罗兰·艾玛里奇版的《哥斯拉》是一只受法国太平洋岛国核试验影响,蜥蜴变异的巨大怪物。 2006年由韩国导演奉俊昊执导的《汉江怪物》,讲述的是美军驻韩基地违规向汉江倾倒大量变质甲醛,水中生物发生变异开始吃人的故事。 这些电影利用计算机先进的图像技术,创造了惊人的大胆战斗、噩梦般的“怪物”形象,让观众看到了人类粗心或过分自信、人类自私和野蛮引起的灾难性后果。 当这样毁灭性的结果作为“影像现实”出现在观众面前时,这对于创造更多的“人造物体”,与更多的“人造物体”打交道的人类,确实可以产生某种警示效果。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有缺点。 但在许多情况下,科学技术是人类的希望——这就是“科学技术进步论”拥有众多支持者的原因。 《天地大碰撞》、《绝世天劫》、《太阳大灾难》、《流转的地球》等几部投资较高的电影,讲述了地球陷入困境时,人类如何凭借自身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获得智慧的勇气、牺牲和信仰,“科学技术”这一人类的“终极工具” 这些电影描绘了赋予地球生命的太阳即将衰弱、太阳耀斑爆发、地心物质异常移动、巨大彗星撞击地球等毁灭性灾害的话题……看完电影后,感谢地球“逃过一劫”的人们,大致率都是外粗/ [ 人类探索地球、探索宇宙、探索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可能性——尺度始终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问题。
外太空灾害、环境保护问题、病毒和核危机……这些电影人改变花样讲述,以引人注目的主题为目标。 一个是人类的幻想和异想天开,一个是我们迫在眉睫的危机和隐忧。 说不定就像本雅明说的那样,“电影可能是应对现代人面临的剧烈生命危险的艺术形式。 要感受到冲击的效果,这种需要就是人类对他所面临危险的适应。 ”。 这是穿越“一战”战火,在纳粹政权下作为犹太人遭遇生命忧愁的本雅明在1935年预言的电影。 电影之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科幻电影之后的迅速发展,表明了这句话是真实的。
在这些以地球和人类命运为主体的电影中,人类是为了想象未来,反思人类和地球的关系,反思“科学”和“进步”的关系。 人类不是掠夺者,而是地球的护理者。 也许只有继承这个理念,人类社会的“科学”和“进步”才能协调迅速发展。 关于地球的科幻电影,以怪物越来越恐怖,灾害越来越不可收拾为卖点,唤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担忧和恐惧,不能与之相呼应。
标题:“想象“未来”,是为反思人类与地球的关系”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41354.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