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每个人平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后的“民生新答卷””
本篇文章1309字,读完约3分钟
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的省份,如何提高快速发展的质量,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这个问题受到福建代表团许多全国人大代表的关注。
6日下午,福建代表团全体会议向国内外媒体开放,代表们聚焦于面对“短板”话语民生、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后的“民生新答卷”。
“速度固然重要,但快速发展质量和效益更为重要。 我们需要的是“更有温度”的快速发展,人们能感受到的温暖和温暖。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说。
李礼辉表示,经过近几年来的调整转型,我国经济增长已经从超高速变为中高速。 我国经济基本上基础企业稳定,未来几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可以维持在6.5%左右。
在这种情况下,李礼辉认为,根本目标是:“人民生活环境更友好,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老百姓的钱包更鼓,物价楼价更稳定,就医更方便,交通旅行更顺利。 ”。
是向高收入经济前进的省,福建省这几年正在向着“更有温度”的快速发展方向努力。 福建人均gdp去年达到7.5万元,约1.1万美元。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诉诸社会事业的水平也在提高。
“社会事业和民生短板是我们特别关注的行业。 ”。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党委书记尤权表示,到2009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水平是重要衡量标准。 这几年,福建每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0%以上,越来越多地将补助短板的要点放在民生行业。
另一方面,必须使迅速发展惠及所有家庭。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省长于伟国表示,消除贫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任务。 福建要强调精准扶贫,落实攻坚责任,全面实现扶贫任务。
特别是由于历史债台高筑,福建社会事业和民生的“短板”十分突出:教育上“学术上”的问题已经基本处理,但“去学习”的问题仍然突出,全面开放二孩后,福建一点地区的幼儿园严重不足, 从医疗上看,福建每千人只有4.5张病床,低于全国每千人5.1张的平均水平,儿科、妇产科、精神科等尤为不尽如人意。 在养老方面,现有的养老院只满足社会诉求的30%左右。 另外,还存在污水解决、饮食安全、城市拥堵、停车场等问题。
为此,福建省去年发表了《关于弥补快速发展的短板扩大比较有效供给的意见》,其中将弥补社会事业和民生短板定为目标。
“软硬兼施”弥补短板,尤其是为福建社会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找到的“出路”。 另一方面,要把社会事业投资作为拉动投资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扩大投资,搞好医院等民生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处理人才、机制等问题。
尤权举了例子说:“现在基层的诊断不太难,好医院、好医生很难。” 他认为,为了加大人才培养、培训的力度,必须通过人才计划,将各方面的人才引进福建。
特别是社会事业迅速发展的“短板”问题,我认为最根本的是体制问题。 例如,看病难的背景是医疗资源不均衡。 必须通过医疗体制机制改革,“下沉”好的医疗资源到基层。 这样,人们就不需要去福州,甚至上海和北京看病。 诊察也是如此,流通中的药价高,医疗器械的价格高,真的会让医院回归“诊察”而不是“卖药”。
“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给人民群众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 尤权说。 (记者许雪毅郑良)
标题:“福建:每个人平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后的“民生新答卷””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40269.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