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如何破解?
本篇文章3510字,读完约9分钟
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创业和创新的发展。关于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相关人士也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更多的好项目能够及时吸引投资者的注意力,创业项目也能够得以实施和发展。
资金短缺是世界各地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当前经济低迷时期,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本文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和目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手段,梳理了imi研究团队成员的意见。
以下是文章的全文:
1、企业融资现状
imi研究员张指出,在刚刚发布的《2019年商业环境报告》中,中国在过去一年中实施了创纪录数量的改善中小企业商业环境的改革,全球商业环境排名从上一时期的第78位跃升至第46位。但在这一巨大进步的背后,衡量一个国家动产抵押法律和信用信息系统的“获得信用”指数在190个经济体中排名第73位。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源是什么?
从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imi研究员甄新伟认为,今年经济下行压力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出的重要外部原因。从经济运行周期来看,中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正处于转型升级和转型时期,这对中小企业的优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早期,一些竞争力较低的中小企业在这种背景下经营效率明显下降,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加突出。imi的研究员田也有类似的观点。他指出,今年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主要与两个因素有关。首先,随着终端需求的减弱和运营成本的压力,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减弱,与国有企业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劣势。因此,为了安全和利润,金融体系收紧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是不可避免的。第二,今年监管政策的不断推进,限制了民营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融资。2018年,各种监管政策应运而生,并从金融体系传导至实体经济。因此,表外收缩和信贷收缩的影响在中小企业中凸显出来,中小企业是资金的边际敏感主体。
从企业自身的差异来看。甄新伟认为,中小企业管理质量低下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突出的根本原因。从业务特点来看,我国中小企业相对管理水平不高,标准化程度较低,资金需求具有“短而急”的特点,抵押品和担保普遍不足,难以从银行渠道获得信贷资源,另一方面,难以满足发行债券和股票等直接融资条件,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田认为,在融资环境整体收缩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困难”更为明显,主要是因为:一是在整体风险暴露扩大的背景下,央行通过货币政策向金融体系提供的资金乘数效应有限,银行不愿意放贷的情况明显,民营企业的逃贷现象将更加明显,不需要简单的政策引导就可以改善和解决。二是目前金融市场投资者结构相对简单,金融市场建设仍然滞后。例如,民营企业信用违约时间增加后,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的一致性回避了民营企业,债券流动性的枯竭进一步加剧了民营企业的融资困境,形成了负反馈的自循环。
从金融体系的结构来看。甄新伟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是基于由大型国有控股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模式。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金融体系改革。今天,中国的金融体系在商业化和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现有的金融体系资金仍倾向于国有企业,但在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此外,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准金融和民间金融成为中小企业重要的非银行融资渠道,但与此同时,它们明显提高了融资成本,尤其是在“强监管”时期,这些融资渠道的可持续性变得非常弱,给中小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暂时性流动性压力。
imi研究员张(Juck Zhang)认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歧视的背后是老式的“玻璃门”问题,而看得见摸不着的“玻璃门”反映了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不信任”剥夺了民营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挤压了其生存的空,进而恶化了其融资环境,成为其困境的“主要矛盾”。据张介绍,我国一些部门和地方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重大政策认识不清,工作中存在一些政策偏差。在保护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和获得生产要素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这导致私营企业融资的高峰。
imi研究员王洋指出,中国民营企业在融资和运营方面面临的困难是结构性困难,而不是全局性困难。中国的民营企业大多集中在加工制造业,其中90%以上是中小企业。根据《2017年民营投资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数据分析报告》,民营非金融企业整体经营利润率为9.5%,资产占22.5%,创造利润占31.1%,盈利能力高于其他类型企业。早期,私营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得益于抓住全球产业转型的机遇。改革开放后,东南亚等国将低端制造业和轻工业转移到中国大陆,通过强劲的国内外需求推动了民营经济的腾飞,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后,负面影响迅速蔓延至全球。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对中国民营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基于低要素成本/0/的加工制造民营企业利润被迅速压缩,而融资环境的紧张和严格的征管使其雪上加霜,难以为继。
3.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imi副总监屠永红认为,要解决融资难的瓶颈制约,必须在观念、渠道、产品和机制等方面进行协同创新和综合政策。首先,要牢固树立服务中小企业的理念,使金融机构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不歧视中小企业。其次,要理清主要渠道,多管齐下支持中小企业。充分发挥不同类型银行的优势,借助金融技术发展的中小板、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和网上银行,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第三,要打破制度障碍,提高中小企业的风险识别能力,消除金融、商务、公安、税务、交通等部门的制度障碍,使分散的信息易于获取、流通和整合。最后,完善多层次担保机制,提供信用增级服务。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很大一部分是宏观经济风险或行业风险,仅靠自身努力是无法避免的。客观地说,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各级政府需要站出来,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方鑫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理清问题。一是主体,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说从未被准确定义。第二,问题的边界或努力的目标非常模糊,也就是说,不可能澄清融资不困难或不昂贵的标准。第三,宏观与微观的矛盾,宏观需要收紧,微观需要放松,它们需要协调。第四,企业融资需要考虑行业差异。在传统制造领域,许多类别没有中小型市场地位。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有五个小企业和十个小企业被淘汰,但如果它们被定位在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这是另一个规律。因此,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对问题的准确定义和描述,否则,这个问题将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一直处于争论状态。
甄新伟指出,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除了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经营环境,降低其税费等成本外,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诚信经营,走优质发展之路。另一方面,要大力优化金融机构的金融监管和内部管理体系,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倾斜更多融资资源,积极应用金融技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此外,政府可以考虑设立政策性银行等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全国性金融机构,并充分重视我国中小企业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
imi研究员李指出,做好小微企业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是小微企业银行金融服务的重要环节。一个完善和优秀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银行的影响表现在:在早期阶段,风险评估可以淘汰信用评级较低的企业,降低银行的操作风险;同时,在信贷的后期阶段,风险监管可以确保银行及时发现业务运营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风险。具体包括:建立以集中处理和预警为核心的赠款后管理机制;中小企业专项审批;实施组合管理,注重小额贷款整体组合的风险管理,从风险分散的角度保证整体资产质量;引入信用担保和保险公司,形成风险分担机制。
张指出,要改善中国的商业环境,就要建立一个真正的法制环境和一个自由、宽松、公平的竞争环境。建立完整的金融体系和金融产品,摆脱信息不对称和低信用对民营经济信用的制约。更有必要转变观念,消除对私营经济的身份歧视,建立有限政府,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消除中国民营经济的“融资山”。张居克说,要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首先必须消除政府对企业的不信任,这就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对规章制度进行审查,找出有多少政策法规存在所有权歧视,并把有效率的民营企业拒之门外。
对于融资困难,企业家需要通过各种正规渠道寻找投资者来获得融资。
对投资者来说,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尽职调查可以使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采取主动。
标题: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如何破解?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674.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