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消费城市出炉:武汉第六,深圳挤不进前五
本篇文章2839字,读完约7分钟
边肖|林小昭来源|第一财经(身份证:CBN-蔡邑)
近年来,城市的消费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在我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拉动消费成为当前主要中心城市的目标之一。
那么,哪些城市的消费能力更强呢?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会消费总额”)是衡量一个城市消费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第一财经记者》对主要城市的社会消费总量进行了统计。2019年,十大消费城市是上海、北京、广州、重庆、成都、武汉、深圳、杭州、南京和苏州。这十个城市的社会总消费都超过了6000亿元大关。
上海和北京打破万亿
目前,只有上海和北京这两个强大的一线城市的社会消费总额超过了万亿元大关。
根据《上海统计公报》,2019年,上海实现社会总消费13497.21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网上商店零售额达到1896.51亿元,增长15.8%,占社会总消费的14.1%。
同期,北京实现社会总消费12270.1亿元,增长4.4%。其中,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网上零售额3366.3亿元,增长23.6%,占社会总消费的27.4%;规模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实现的日用品、家用电器、视听设备、文化办公用品零售分别增长25.7%、21.5%和6.4%。
虽然广州的gdp近年来已经被深圳超越,跌至第四位,并面临被重庆超越的可能,但从社会消费总量来看,第三位还是很稳定的。2019年,广州的社会总消费达到9975.59亿元,离万亿元仅一步之遥。
第四名是重庆,西部的直辖市。去年,社会总消费达到8670亿元。重庆有3000多万人口,总面积8240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规模,所以社会消费总量也比较大。
成都和武汉分别排名第五和第六。今年,两个城市的社会消费总额超过7400亿元,而且两个城市已经彼此接近。2018年,武汉的社会总消费比成都多42.1亿元,到2019年,成都超过武汉28.76亿元。
深圳作为全国第三大经济体,去年的社会总消费为6582.85亿元,仅排在全国第七位,深圳与武汉的差距正在扩大,而深圳与杭州的差距正在缩小。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深圳的社会消费总量在全国排名第四,仅次于北上广,但近年来,其消费增长乏力,退居第七位。
一方面,深圳毗邻香港,而香港被公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因此一些消费流向香港。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所所长鹏鹏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广东省其他地方的人去不同的地方购物,不是去香港就是去广州。尤其是广州的购物吸引力比深圳强得多。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非省会城市,深圳对周边地区仍然没有吸引力。相比之下,近年来,武汉和成都这两个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将随着米线状高铁网络的建设,显著增加对周边地区的消费吸引力。
此外,随着近年来深圳房价的快速增长,深圳居民用更多的资金投资住房和支付房租,从而挤压了消费。数据显示,2019年,深圳家庭贷款余额达到22408.81亿元,家庭存款余额达到16327.05亿元,家庭杠杆率达到137%,成为中国家庭杠杆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其中,大部分家庭贷款是抵押贷款。
杭州的消费近年来增长迅速。2019年,社会消费总量超过苏州和南京,在中国排名第八,在长江三角洲排名第二,这与其数字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口的快速流入有关。去年,杭州人口增加了55万,首次超过深圳,居中国首位。
据杭州市统计局统计,2019年杭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增加值增长15.1%,其中电子商务产业增加值增长14.6%,高于杭州市gdp增长率(6.8%)。
据智联招聘与恒大研究院近日联合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2016年至2019年,杭州市人才净流入分别占0.8%、1.0%、1.2%和1.4%,始终为正数,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流入杭州的人才有28.8%流向了信息技术、通信、电子和互联网行业。从人才来源来看,上海和北京的人才总比例为23.6%。杭州发展所需的人才主要在一线城市,杭州也有能力从一线城市吸引人才。大量人才的流入也带动了杭州消费的快速增长。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教授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不仅受到阿里巴巴、网易等龙头企业的推动,还受到许多初创企业的推动,这些企业吸引了大量人才。
陈建军还表示,杭州与一线城市的差距很小,但购物、消费、旅游和交通都很方便,杭州的价格比北京和深圳低得多。
刺激消费需要中心城市成为好的领导者
在疫情形势下,为了刺激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发挥主导作用。一般来说,一个城市要想成为消费中心城市,当地的购买力是一个很大的基础,因为只有中心城市拥有庞大的人口和购买力,才会有更多的消费类别和选择。
今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23个部门联合下发了促进消费的文件,提出了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发挥消费基础作用、帮助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等一系列意见。显然,消费中心应该按照区域发展布局来建设。
彭宇分析了《第一财经记者》。对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人来说,普通的购物可以在当地进行,但一些大规模的消费,如汽车消费,在中心城市有更多的选择;一些消费升级和高端消费也将更多地集中在中心城市;此外,在中心城市有更多的批发市场,有更多的优惠待遇和选择。
目前,主要中心城市也在积极拉动消费。例如,上海最近出台了《关于提振消费信心、释放消费需求的若干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以“一个大节日”为导向,以重点消费领域为重点,推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更好地应对疫情影响、促进消费补货释放、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步伐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近,上海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的“五一购物节”是《办法》提出的重点之一,其主题是“五一购物节,全市打折季”,涵盖了今年第二季度的劳动节、儿童节、端午节等多个重要节日。
5月4日晚,上海“五一购物节”启动。截至5月5日14时12分,上海消费支付总额已超过100亿元,这表明拉动消费的效果显著。
又如,4月30日,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现在起至6月底,济南市将重点关注购物消费、餐饮消费、文化旅游消费、数字经济消费等8大消费领域,开展120多项重点活动和1100多项专项活动,发放“10亿元红包”惠民促消费。
事实上,自3月份以来,主要中心城市也通过发行代金券刺激了消费。对于经济基础雄厚的大城市,发行代金券可以形成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发展。例如,疫情中心武汉在4月19日推出了总价值23亿元的消费券,主要涉及四大场景的消费券:餐厅、商场、超市(便利店)和文化体育旅游。
中国城镇改革与发展中心研究员冯奎认为,发行代金券在短期内具有刺激消费的作用,尤其是在疫情等因素导致的消费“休眠”状态下。发行消费货币的方式不仅是鼓励消费,而且是强迫消费,在短时间内聚集消费行为,使消费“开始”。
目前,上述十大消费城市以及天津、长沙、青岛、济南、Xi、郑州、沈阳等城市将在拉动消费方面发挥更大的中心带动作用。
标题:十大消费城市出炉:武汉第六,深圳挤不进前五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536.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