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帮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学院、创业辅导等商机资讯、助您时刻掌握最热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创业 >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来源:青年创业帮作者:简万贵更新时间:2020-09-30 22:29:20阅读:

本篇文章3541字,读完约9分钟


资料来源:苏宁金融研究院(身份证号:SIF-2015)薛洪言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边肖

在过去的两年里,明星初创企业像流星一样闪耀,然后消失了。“世俗的事情轮流,古代的,现代的,来来回回”,兴衰是常态,我们更热衷于探索背后的秘密的兴衰。

是什么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生死?我们通常谈论宏观环境、行业周期和内部机制,但经常忽略用户行为。

在我们的印象中,用户行为基本上是稳定的,但事实恰恰相反。在本文中,我将向您展示,正是用户行为的突然变化将许多明星企业推向了死亡的深渊。

25年前的现象

生理上,人的成长和发展是渐进的,但婴儿期和青春期除外,在此期间,人会经历突然的成长;从社会心理上看,人类的成长和成熟也有一个突变期。突变期前后,行为模式发生巨大变化,成为企业兴衰的重要诱因。

如果你仔细观察年轻人,你会经常看到矛盾的两端:有些人是典型的月光家庭,追求消费和享受,符合公众对95后的看法;有些人工作努力,勤奋,就像他们70后的父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一年前还是月光,一年后变得勤奋和困惑。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用户行为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让我们从一个例子开始。

我认识一个小理发师。两年前,他过着“上个月休假一个月”的自由生活。他在一个月内赚了钱,花了钱,不时带着女朋友去天津旅游(从北京到天津,低成本高效率)。在工作的那个月,他还说他可以自由地去打零工。

但是结婚后,一切都变了。衣着和饮食完全降级了,我不愿意一年休息几天;例行旅行被取消,当苹果退休后,它被华为取代。

就他而言,婚姻导致行为的突然改变——不是婚姻使人成熟,而是婚姻使人缺钱。

结婚前,他和他的女朋友有工作,他们的父母也在工作赚钱,他们的日子很愉快;婚后,女方在家为怀孕做准备,她的父母(至少一人)辞掉工作,回家照顾儿媳。当一个孩子两三岁的时候,他的妈妈会出去工作。尽管他的祖父母身体强壮(大约50岁),但由于抚养子女和孙辈的沉重负担,他们再也不能出去挣钱了。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一方面,家庭收入永久下降,而另一方面,家庭支出永久增加。买房买车(农村结婚必备的两个项目,在县城买房+买车,外加一定数量的彩礼),贷款分期付款,孩子的抚养教育,父母的养老费用一个接一个,这一下子扭转了他的生活消费观念。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这个剪头发的兄弟不是个案,而是千千成千上万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结婚前,他们无忧无虑地“退潮”,追逐星星,唱K,追求精致的小康生活。他们是许多消费趋势背后的男孩和女孩;结婚后,我似乎立刻脱离了消费主义,变得小心翼翼、勤奋工作,成为一个我曾经不理解的“中间浪潮”。

以25岁为蓝领群体的平均结婚年龄,从个体层面看,结婚前后有所不同;从群体层面来看,25岁前后,表现也大不相同:

25岁以下的年轻人没有遭受过生活的沉重打击,思想比较开放,愿意采纳早期采纳者,愿意追求个性,顺应潮流,实现了一批个性化的小品牌;

25岁以上的年轻人,回到熟悉的领域,变得专注,不愿意轻易改变,开始变得“保守”,回归经典大众品牌。

很多时候,这种突然的变化就像一个缺口,让那些为年轻人服务的企业措手不及!我们不妨称之为25岁的现象。

要么成为头,要么死去

25岁的现象不一定是25岁,而是泛指人生的某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年轻人要么进入婚姻或社会,面对新的角色和新的压力,他们的行为模式已经改变。

现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埃里克森曾提出“人生八个阶段”的理论,把一个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本文讨论的25岁现象对应于第五个阶段——自我认同和角色混淆的冲突期,跨越12-25岁(首次提出时为12-18岁,后来修正为12-25岁)。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埃里克森认为,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独立接触社会,在新的环境中面临一系列的冲突,经历烦恼和困惑。克服冲突的方法是与社会环境建立新的认同。简而言之,在社会环境中找到自我认同是必要的。

在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青少年喜欢尝试、追求新事物,强调个性和自我独立。从商业角度来看,那些以个性为主的小众商业品牌对青少年非常有吸引力。然而,正如埃里克森所说,现阶段人们面临着“角色困惑”的危机,而走出危机的标志是形成“忠诚”的品质,即找到自我和社会的认同。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这种认同将体现在保守和执着的心态中,回归主流价值观,而在社会心理学中,它将体现在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转变中。在商业层面,他们开始放弃个性突出的利基品牌,回归大众品牌。这种突然的变化总是会将品牌推向死亡的深渊。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手机市场是最典型的例子。

2015年之前,智能手机市场还是百花齐放,还有魅族、哈默、酷派等。都是知名的手机品牌,分别吸引了众多粉丝;2015年后,市场迅速分裂,只有进入前五名的品牌熬过了最艰难的杀戮阶段,成为最终赢家。

分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Oppo,vivo反击,让许多观察家看到了线下渠道的重要性和低迷的市场,但这不能解释为什么依赖个性化和利基粉丝生存的品牌像流星一样。

每个利基品牌都有一套基本的,所谓的铁杆粉丝。我们需要找出为什么铁杆粉丝突然停止支持情感和创新。为什么没有人愿意为利基和个性买单?

我们可以用25岁的现象来解释。

2015年之前,智能手机仍然很酷很时尚,这成功地吸引了一批追求个性的年轻粉丝。当这些年轻的粉丝长大后,他们从开放走向保守,更加注重实用功能,品牌的情感溢价大幅缩水。此时,小众品牌在性价比和主流功能方面往往无法满足粉丝的需求(否则,他们将不会是受情感支撑的小众品牌),慢慢失去对早期用户的吸引力。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行业已经加速成熟,不再是时尚产品的代名词。这些利基品牌对新的年轻粉丝的吸引力已经下降。就像一个有入口和出口的水池,早期用户不断流出,新用户慢慢流入,水位越来越浅。慢慢地,这些利基品牌正在消亡。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从这个意义上说,未能及时成为顶级品牌已经成为利基品牌消亡的原罪。一个从年轻人中崛起的品牌,如果不能尽快升级为大众品牌,迟早会被用户抛弃。总之,感情可以作为一种临时策略,最终,产品本身可以在有出路之前发挥作用。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如何赢得顶级品牌?

作为市场上的顶级品牌,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25岁的现象?

我曾经问过一个快递员他是否申请了分期贷款。是哪个家庭?他给出的答案是中国招商银行。原因很出人意料。

原来,三年前他在购物时,在路上遇到了招商银行的信用卡营销人员,出于好奇填写了一份申请表,但他顺利通过了。这是他的第一张信用卡,一直在使用。

结婚后,你必须偿还抵押贷款和汽车贷款。在计件工资制度下,工资差距时有发生。一天,中国招商银行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发放了一笔贷款。从那以后我一直在用它。

在这个案例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25年前和25年后的完美联系——当用户年轻并愿意尽早尝试时联系他们,当他们变得成熟和保守时及时改变他们。

这也表明机会只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如果主流品牌保守,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年轻用户“回报”带来的好处。五年前,“中国酷联”是手机市场的主流品牌。今天,还剩多少品牌?

许多不重视年轻用户的银行就是这种情况。正如我在文章“许多年轻人不喜欢银行”中所说的,

“在银行眼里,年轻人是一个高风险群体。银行的普遍做法是保持相互尊重的距离,避免贷款给年轻人。相应地,年轻人对银行也缺乏兴趣,他们不介意沾沾自喜。”

相比之下,招商银行的策略要好得多。即使你推出零限额信用卡,你也必须首先抓住年轻人。这样,当年轻人最终回归主流金融产品时,他们自然会想到招商银行。

此外,支付宝、苏宁金融等已成为双方黄金巨头的顶级玩家。他们一路上陪伴着年轻人,像年轻人一样经历了人生第五阶段的“角色危机”,最终走了出来,从边缘创新者变成了主流玩家,并在金融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身份”。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巨人与用户一起成长,用户永远不会放弃;但共同黄金行业更像是一个悲哀的案例。

我写了一篇文章,"共同黄金平台,为什么上市后变得更糟?"从金融角度解释为什么上市的共同黄金平台的表现越来越差。这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用25岁的现象来解释。

创业平台的第一批用户都是寻求创新和冒险的年轻人。当这些年轻人从校园进入社会,从单身到结婚,他们的行为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加保守和稳定,并回到主流市场(如银行和互助黄金巨头)。

一方面,股票用户的加速离去,另一方面,监管的收紧,以及互助黄金平台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只能不能进入,只能拒绝。

许多持有数千名年轻用户的head互助黄金平台也规划了用户生命周期模型——大学阶段,匹配现金贷款;进入工作场所和匹配汽车贷款;中年人在工作场所,匹配财务管理。据此,进行了一站式布局,但大多数都失败了,因此他们无法进入主流市场。拥有数百万用户有什么用?

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个金融机构都在围绕用户进行决策。然而,我们真的了解我们的用户吗?


标题:商业生死劫:25岁陷阱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167.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