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傅高义:经济特区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先锋队
本篇文章3319字,读完约8分钟
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中国先生”傅高义:经济特区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先锋队。
编辑:今天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日子。 改革开放产生,改革开放兴起——40年来,磨石振奋的经济特区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迅速发展奇迹。 许多外国朋友、海外华侨是经济特区建设的证据者、参加者和贡献者。 南方日报从今天开始发表《外眼读特》的全媒体系列报道,采访了国际大咖啡馆,展示了他们眼中的特区。 请注意。
傅高义( Ezra Vogel ) 90岁了,耳朵很清楚,很好。 他经常关注世界动向,与其他专家学者等合作发表公审和声明,呼吁加强美国和中国的对话合作。
作为美国哈佛大学名誉教授、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前主任,傅高义研究中国已经达到一甲子。 这位中国老朋友见证和记录了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撰写了《邓小平时代》《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共产主义下的广州:省会的计划和政治( 1949—1968 )》等著作,被称为“中国先生”。
绕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傅高义,用流利的中文告诉南方日报记者,40年来,中国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先锋队。 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经济特区的设立。 没有经济特区的先行试验,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进步。 中国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路径值得一点国家特别是快速发展中国家参考。 ”。
新时代,经济特区是如何下降到“特”的? 傅高义的建议是继续发扬以人为本、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中国科技创新和优质快速发展提供更强的特区支持。
●南方日报记者胡良光
谈体验
"没想到特区发展到今天. "
南方日报:你去过广东三个经济特区,这是什么经验?
傅高义:至今我来中国30多次,期间经常来广东。 20世纪80年代走在深圳、珠海和汕头,没想到这些特区会发展得像今天这么快。
我第一次踏上中国的土地是在1973年,在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的背景下。 我作为美国国家科学院赞助的代表团的一员,在两周的时间里去了广州、上海、苏州、南京、北京等地,首先讨论了恢复交流和开展科学合作等。
当时交通非常不便,我们从香港坐火车到广州几乎花了一天时间。 中途我们在深圳吃午饭,深圳还是个小县城,迟到了。 广州的情况很好,路上有马车和拖拉机。 到目前为止我对中国有所了解。 因为我对眼前看到的事情并不特别吃惊。
之后,能深入访问几个特区,源于1980年代初的另一次交流活动。 当时广东省与哈佛大学所在的马萨诸塞州建立了姐妹关系。 我和州长一起访问了广东。 一位领导人邀请我写一本对外介绍广东的书。 1987年,我应邀来到广东,待了七个月。 为了保持客观性,我自费跑了广东70多个县,走在深圳、珠海、汕头,掌握了很多素材。 当时第二个外国人没有这样的机会,我觉得有责任向西方学术集团提供广东的迅速发展实际情况,于1989年写了《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
看特区
深圳的迅速发展速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南方日报:如何评价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
傅高义: 40年来,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深圳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仅仅40年就从贫困的小县城实际上管理了人口超过2000万的大城市。 世界上其他地方没有迅速发展。 从一开始,深圳在四个经济特区中就特别耀眼。 其面积最大,受到重视的程度也不同。 深圳正在接近香港,你可以感受到香港经济增长的刺激。 有点对中国人和外国人来说,深圳实际上成了经济特区的同义词。
中央对深圳的大力支持深圳与香港密切合作,比较有效地借鉴香港现代化的经验,开展城市建设,引进加工制造业,迅速发展出口贸易等。 广东、深圳有很多有勇气的干部,聚集了包括大学毕业生、工程兵等在内的全国众多人才,这些是深圳成功的首要原因。
广东三个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水平各不相同,但各有特色,这是自然事件,因为它们的区域、资源和条件不同。
南方日报: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特区发挥了那些作用吗?
傅高义: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经济特区的设立。 没有经济特区的先行试验,中国也不会有那么大的进步。
经济特区不仅开放市场,考验新体制机制的还有试验田和窗口。 当时中国大部分地方都害怕市场经济,但认为这是资本主义,有很多争论。 中国对外开放没有经验,离北京远,有海外资源的沿海小区域进行实验,风险相对可控,成功后可以在国内宣传,失败后影响不大。 结果非常成功。 在这个过程中,有点干部敢担当,提出疑问和批评,探索很多新的方法,贡献很大。
中国现在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深圳为代表的经济特区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先锋队,其经验方法也在中国各地宣传。 这充分证明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同样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 中国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路径值得一点国家特别是快速发展中国家的参考。
关于中美
不要合作,要想办法合作
南方日报:在你的研究中,中国、广东占了相当大的分量。
傅高义: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很少人看到中国。 另外,研究中国的人也很少。 我在学习社会学。 1960年从日本结束研究回到美国后,哈佛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的教授建议我研究中国,说做好了就可以在哈佛教书。 我接受他的建议,从此和中国结了缘。 中国是个人人口大国,历史悠久,相信中国会成为非常重要的国家,应该更了解。
当时,关于美国当代中国研究的资料非常少。 中国大陆还没有开放。 研究中国通常去香港和台湾两个地方。 我选择了离大陆更近的香港。 我认为香港知道的消息比较客观。 而且我觉得很多人从内地去香港,采访很方便。
我想做一点中国城乡的实际研究,但除了广东以外,不能简单地收集详细的地方资料。 因为我决定专门研究广东,而不是研究整个中国。 我在香港呆了一年,阅读了《南方日报》等中文报纸,采访了在香港的广东人。 1964年回到哈佛开始写书,1969年出版了第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共产主义下的广州:省会计划和政治( 1949—1968 )》。
我在研究中国。 我当然希望和中国建立直接的关系。 我希望中国开放,能在中国认识朋友,互相交流学习。
广东是中国的“南风窗”,是我研究中国的起点,也是我最了解、最感情的地方之一。 广东有很多老朋友,我也很喜欢潮州菜、广州菜。
南方日报:你曾与其他专家学者合作发表题为“适合与中国为敌”的公审和疫情对策声明,呼吁加强美国与中国的对话合作。
傅高义:华盛顿有些人提出了所谓的“对华接触政策失败论”。 事实上,我们参加公审的人知道,建交以来,中美两国的接触合作取得了很大成功,对中国、美国和其他国家都有益。
现在中美关系确实紧张,但我认为还没有达到新冷战的水平。 还有很多联系,不像没有邦交之前几乎没有接触。
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全球化势头越来越大。 民族主义、孤立主义不适合世界快速发展的要求。 中美不能不合作。 当然现在确实不容易,有很多困难,但必须想办法合作。 中国有知识分子、商人、华侨、留学生等很多人希望合作,我们非常愿意和他们交换意见,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美国政府现在很极端,希望他们越来越接受专家的建议。 我希望两国通过协商,管制矛盾,保持友好。
故事的未来
为中国的优质快速发展提供更强的特区支持
南方日报:在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之际,中国的改革开放如何再次出发? 经济特区怎么下“特”?
傅高义:中国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认为首先必须继续构筑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商业环境,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待遇,进一步实现公平的竞争、内外同行,加深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对接世界高质量的资源。 其次,需要继续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
与40年前相比,深圳、珠海、汕头等经济特区已经不再那么特殊,可以说完成了阶段性的使命。那么新的使命是什么?面对国际上逆全球化、民族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经济特区在全球经贸、产业、技术和文化等交流合作方面有丰富经验和扎实基础,应该发扬敢为人先、勇于探索的精神,想办法找机会,不断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为中国科技革新和优质快速发展提供更强的特区支撑。 【:丁宝秀】
标题:财讯:美国哈佛大学荣誉教授傅高义:经济特区是中国快速发展的先锋队
地址:http://www.qdgzw.com/cyrz/37649.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