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时评:农资价钱飞涨正在抵消国家惠农政策
本篇文章2299字,读完约6分钟
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重。 作为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围绕农民的减负增收问题,近年中央采取了“多预、少取、放活”的方针,发表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不仅取消了从2006年1月1日开始的千百年被视为“启典地义”的农业税的征收,而且,还对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助金的增加、农机
今年3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业和粮食产业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扩大了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10项政策支持措施,今年中央财政“三农”投入比去年增加了1307亿元
这些政策,对农民来说,都是百年见不到一次的幸运。 遗憾的是,近年来,油、电、煤、水等基础产品和化肥、饲料等农资产品的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价格大幅上涨。 目前的现实是,国家政策使农民受益,抵消急速上涨的粮食价格。
根据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的统计数字,河北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自2003年11月上涨以来,连续3年( 2004年~2006年)分别上涨6.7%、6.8%、1.6%,2007年进一步上涨,上涨幅度逐月增加。 2008年1月,河北省农资价格继续保持去年上涨势头,去年上涨幅度达到13.6%,比2007年上涨幅度最高点12月( 12.6% )高出1.0个百分点,上涨幅度更创新。
现在正是春耕的关键时刻,据各地反馈的消息,农资价格的高涨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
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2008年1月和2月,各种农资价格比上个月明显上涨,大部分农资价格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2月的农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超过40%的化肥品种有国产复合肥、国产氯化钾、国产磷酸二铵等。 钙镁磷肥、普通磷酸钙、进口磷酸二铵等肥料的涨幅也超过了30%。 进口尿素和国产尿素涨幅略低于20%。 农业用柴油( 0号)、饲料、地膜、搁板的价格上涨幅度也超过了10%。
由于农资价格持续上涨,而且涨幅大大超过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大大抵消了政府给农民的各种补贴,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受到了很大挫伤。 一位粮食农家结算了账目,去年亩产除了全部平均赚了大约150元,今年除了涨价外连50元都没赚到。
据专家估算,现在的粮食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15%,但粮食价格只上涨了6%,粮食价格的收益率从去年同期的21%下降到了现在的16%。
为什么政策的脚步跟不上农资高涨的翅膀? 农资上涨的原因很多,既有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上涨推进的合理部分,也受管理机制不完善,国际国内市场原油、煤炭能源不足,供给紧张,生产、运输价格上涨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从供给来看,农资的主要生产原料如天然气、煤炭、石油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储量有限。 从诉求来看,随着种养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资支出量依然在增加。 供求两面合作,一定会带动农资价格上涨。 农资价格很难回到“廉价时代”。
但是,我们也不是无能为力。 改革农资价格控制机制,加强农资市场监督管理,对农资生产公司实行优惠政策,完善中央和地方二级化肥淡季商业储备制度,都可以由各级政府积极进行。
粮食不稳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人的饮食问题一直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加强农业生产是维持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 从各地情况来看,尽管我国采取了许多惠农措施,农民增收的效果还不明显。 值得观察的是,许多农民开始觉得种地没有价值,荒废不断。
在浙江某村,1/3的家庭没有农地或自愿放弃农地,1/3的家庭拥有农地,但将其分包,另1/3的家庭种植农地,承包第一工程,只有不到10户的农民完全自己工作,而且他们
据4月8日《经济参考报》报道,安徽省最近的调查显示,10%以上的受访农民今年可能会减少粮食种植面积,只有4.1%的人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 这是危险的信号。 中央的千方百计人不仅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和转移到东风,还可能导致粮食减产。 对此,安徽省农业问题专家警告说,如果没有有力措施,粮食价格可能会成为下半年通货膨胀的新导火索。
其实,处理方法只是两个。 一是保护耕地。 二是鼓励农民多吃粮食。 保护耕地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种粮食赚不到钱,农民不肯种,粮食安全也会在水中月镜中使用。 近十年来,在农民粮食种植积极性高的情况下,粮食年产量达到52252万吨,但低的情况下只有43065万吨,两者有9187万吨之差。 可见粮食供给状况是农民粮食种植的积极性关系。
无益,起不了早。 要调动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必须让农民赚钱。 几年前,政府宣布了许多措施来帮助农民增收,但现在这些措施大多是治标,认为如何在制度上建立农民增收机制是最重要的。
其实20多年前,邓小平说:农村改革需要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实行家庭共同生产承包责任制。 第二次飞跃是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没有规模的经营,农民的收入只能年复一年地原地踏步。 由于个人力量分散,面对高涨的农资,农民们压力价格砝码不足,没办法。 在农村销售产品时,他们不可避免地被“二道销售”剥削。 所以人们觉得粮食价格上涨了,但这也是农民没怎么受益的理由。
现在实行农村合作社,统一购买农资联系销售渠道,不仅可以降低价值成本,还可以扣除很多流通环节,提高农民的收入。
如今,我国农民每个人平均耕地1.5亩,在这1亩5分地上,不论种什么,都只能温饱,不太容易致富。要是有规模经营,比如让农民一人种20亩地,情形就会大大改观。按一亩地种粮收入500元计算,20亩就有1万元。这样,农民的年收入就基本与城镇居民持平,剩余的劳动力再转移到城市。事实上,现在青壮年外出打工者日益增多,实际种地的农民已经很少了,但农村土地“流而不转”,使农村的土地难以集中,不太容易实现规模经营。 (王俊秀) 【:蓝玉贵】
标题:财讯:时评:农资价钱飞涨正在抵消国家惠农政策
地址:http://www.qdgzw.com/cyrz/36667.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