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帮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学院、创业辅导等商机资讯、助您时刻掌握最热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创业 >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来源:青年创业帮作者:简万贵更新时间:2021-04-10 20:45:12阅读:

本篇文章2607字,读完约7分钟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两会期间,习主席看望了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强调我国经济潜力充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优势不变。

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是应对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政策工具,是特殊时期的特别措施。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赤字率配置在3.6%以上,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元,发行了1万元的疫情防控特别国债。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在政策措施力度空之前,备受高度关注。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财政赤字率创新高

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总量超过财政收入总量的部分,一定期间的财政赤字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关系是赤字率。

从近年来的情况看,年、年我国赤字率均为2.9%,年赤字率为2.6%,但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赤字规模与年的2.38万亿元持平。 2019年,我国继续增加财政支出规模,赤字率从2.6%适度提高到2.8%。

根据《政府事业报告》,今年的赤字率在3.6%以上,比去年上升0.8个百分点以上,我国的赤字率首次突破3%。

“提高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等一系列政策安排,符合我国当前的现实情况,体现了政策的对比性和准确性。 通过更有力的政策抵消了疫情的影响,为经济注入了更多的明确性,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更积极有为。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说。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财政赤字率的提高,目的是比较有效的套期保值疫情对减收增支的影响。 目前,受全球疫情冲击,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支出、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凸显,财政收支矛盾加剧,财政运行压力增加。 受疫情冲击、减税下调等影响,今年1月至4月财政收入下降14.5%。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预算报告显示,今年全国常规公共预算收入180270亿元,下降5.3%。 支出247850亿元,增长3.8%。 面对收支矛盾,安排赤字37600亿元,比2019年增加1万元。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怡认为,这些安排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措施,是集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实现政策有为、推动经济优质快速发展的重要制度安排。

关于债务风险问题,刘怡表示,3%的赤字率不是硬性约束,超过3%不同于过度杠杆化,需要根据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债务支出的采用效果等进行评估。 从各国实践来看,美国、日本等世界第一经济体的赤字率常年在3%以上。

“我国的债务风险整体可控。 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影响下,综合考虑当前的经济形势,逐步适度提高赤字率,有利于比较有效地进行逆周期调控,更好地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 ”。 刘怡说。

国债尤其备受瞩目

自3月27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发行特别国债以来,这一措施一直备受关注。 《政府事业报告》指出,在提高赤字率的同时,还将发行1万亿元的疫情防控特别国债。

迄今为止我国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 第一次是1998年,财政部发行2700亿元长时间特别国债,筹集的资金全部用于补充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 第二次是在2007年,发行15500亿元特别国债,购入约2000亿美元外汇,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企业资本金。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在此次特殊时期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是为了应对新冠引发肺炎疫情的影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根据安排,疫情防控专项国债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不计入财政赤字,纳入国债余额限额,全部转让给地方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疫情防控相关支出。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发行疫情防控特别国债意义重大,特别是在弥补当前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短板、防控疫情反弹、境外进口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成威说。

在特殊时期采取特殊措施,必须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 在提高赤字率、发行疫情防控专项国债的基础上,预算报告确定要加大各类结转资金的运用力度,增加可用财力,弥补财政减收增资不足。

“党中央、国务院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更积极有为。 我们从“质”和“量”两方面下功夫,既做加法也做减法,调整结构,拥有持股压力,坚决执行更积极有为的要求。 ”。 财政部部长刘昆说。

资金直接惠企业利民

提高资金的招聘效率,关键是,切实把钱花在刀刃上,是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确定,新增1万亿元赤字和发行的1万亿元疫情防控专项国债全部转让给地方,建立专项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接送达市县基层、直惠企业利民。

“这2万亿元可以直接下放到末端,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存在的泄漏,这是提高政策效果所必需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快速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做了如下发言。

刘怡认为,资金将通过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支付,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执行效率。 并且,在资金的采用上更加重视逆周期调节,进一步发挥乘数效应和杠杆效应。

“资金通过特殊的转移支付手段直接输送到基层,这种筹资方式充分体现了特殊时期的特殊方式,资金可以迅速到位一线,对缓解基层财政矛盾、缓解公司经营困难、提高客户信心等能够立即实现有效效果。 ”李成威说。

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是关键。 根据安排,上述2万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护就业、保护基本民生、市场主体,包括降低减税、支持降薪、扩大支出和投资等,不允许强化公共财政属性,阻止挪用。

“上级的转移支付细分到基层,细分到民生项目,直接乘坐直达列车到达。 中央财政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切实做好“六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切实包裹民生基础。 ”。 刘昆说。

资金直拨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不断受到地方和公司的赞誉。 人大代表、湖南省财政厅厅长石建辉介绍说,湖南财政将比照中央办法,按照“重点下降、财力下降”的方向,抓紧研究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财力补助预案,保障市县财政稳健运行。 并加强资金监管,督促市县管理资金,督促专项转移支付发挥支持基层运行、渡过难关的特殊作用。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刘怡认为,一系列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仅是为了促进经济社会秩序全面恢复,帮助市场主体快速发展,更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快速发展方法,加快转变,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有力支撑。

“力度空前政策安排,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极吸引全社会特别是各类市场主体增强信心,在中国经济稳定中巩固好的、长时间好的基本趋势,帮助经济克服困难,稳步前进, ”。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税政策与应用研究所所长李旭红说。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曾金华熊丽)

标题:“【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财政政策:特殊时期 特殊举措”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40196.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