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帮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学院、创业辅导等商机资讯、助您时刻掌握最热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创业 >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来源:青年创业帮作者:简万贵更新时间:2020-10-06 06:41:20阅读:

本篇文章1794字,读完约4分钟

新朗科技杨雪梅汉达鹏

市场正在等待一家真正的人工智能公司上市。

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已经产生了14家人工智能公司,价值10亿美元以上,总价值405亿美元。

如今,该行业正专注于登陆应用和进入商业阶段的人工智能技术,而领先的公司不再只是融资,而是寻求上市。

今年,汤汤、易图、从云和寒武纪都报道了科技版上市的传闻;7月初,云芝生与CICC签署了一份上市咨询协议,并计划将其在科技板块上市;同月,友碧轩完成了招股说明书的准备工作。

有些人说人工智能关注于使用场景,并且正在解决实际问题;另一种观点认为,大多数公司对人工智能的理解过于笼统,仍处于“盲人触摸图像”的阶段...

繁荣与泡沫,ipo是人工智能独角兽的最佳选择吗?2020年,人工智能公司的“上市潮”真的会到来吗?

第一个股份纠纷:紧急现金还是发展?

今年8月25日,视觉科技向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一份招股说明书,正式推出了第一个镜头。与此同时,中国人工智能公司的商业经验开始向外界显现。

据信,如果不考虑香港的ipo,它将是首个以科技为中心的初创公司上市,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股人工智能。

为什么人们期望这么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有两种声音。

根据一所学校的说法,在人工智能公司缺乏应用导致收入能力不足。

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北京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高管承认,事实上,包括《四小龙》在内,运营收入压力很大。“许多公司难以维持,资本需要看到回报,所以每个人都在等待第一股。一旦开盘,一些公司将跟随趋势,许多投资者将能够套现。”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其他人认为,上市将让更多企业看到人工智能的前景。

从云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提到,首次上市后的人工智能趋势将代表一些人对人工智能行业的看法;另一方面,它将推动更多的企业看到更多人工智能的机会。

长期以来,以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大多数行业都面临着烧钱的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

以轻蔑为例,根据其招股说明书,就R&D投资而言,在2016年至2018年的三年期间,这一支出接近9亿元。2019年上半年,研发支出达到4.68亿元,占上半年公司总收入的49.4%。

面对如此巨大的资本投资需求,资本已经成为一个关键的驱动力。这也是行业参与者站在资本市场尖端的原因之一。

姚志强认为,上市只是公司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不是结束。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更多的资本来促进工业发展,但也带来了挑战。"在战略方向和业务发展方面,需要更加开放和透明的沟通."

值得注意的是,受大环境、行业发展等原因的影响,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热情也在急剧下降。

据it业统计,2019年第二季度,人工智能的投资热情创下新低,仅完成30笔融资,同比下降45.5%。融资总额为50亿元,不到去年的40%。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融资逐渐恢复理性。

姚志强表示,在特定行业的特定情景下,龙头企业的主导优势将越来越明显。如果新企业进入相同或相似的场景,可能很难获得资本关注。“在资本、技术、赛道上,当你领先的时候,你会领先得越来越多。”

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全球管理合伙人沈南鹏也提到,如果说两年前,人工智能投资还集中在底层技术投资上,现在投资者更关注的是创业团队理解和控制现场的能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算法、大数据、芯片和其他技术的日益标准化,只有解决垂直行业难题的公司才有机会成为大公司。”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泡沫:期望还是失望?

然而,在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之前,许多企业经常发现靠自己的盈利能力很难在市场反复中生存。

根据北京经济与信息委员会白皮书的数据,截至2018年5月,全球有4040家人工智能公司,但只有1237家公司获得融资,仅占总数的30%,而且大部分都在A轮。

将近一年半之后,还剩多少人工智能初创企业?

百家乐创始人张恒德曾揭示过互联网领域的投融资规律:“数据显示,从A轮到B轮,超过60%的初创企业会死亡,从B轮到C轮,将近70%的企业会死亡。事实上,88%的人会死于甲流至丙流。”根据这一计算,可能有近1000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被杀。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对于“生存”的企业来说,上市意味着企业要经历一个脱泡的过程。

那么什么是泡沫呢?

“大多数都是假的”,另一位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高管直接回答。

以人工智能人才的成本为例,很多人被称为算法工程师,甚至有些毕业生申请这个职位。“基本工资从2万元开始,但这是‘标准数据’,所以你根本不需要理解数学,你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学习。”

“这个职位的工作可能不值得付出这个代价,但是没有办法,整个行业都很高。”这位高管承认,软件工程师的工资更“吓人”,硕士学位为35万英镑,博士学位为70万英镑。体验者通常支付数百万的年薪。“这不是泡沫,是什么?”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此前,HKUST飞轮价值总裁胡宇也表示,在人工智能公司中,人才薪酬占据很大比例。“如果你工作超过五年,如果你表现出色,你可以获得200万英镑的年薪。如果是原来的研究所院长级别的人,那就都五六百万了。我们公司的一些人现在的工资比我们公司的总裁还要高。”。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事实上,人工智能泡沫并不局限于一两个领域,而是存在于几乎所有领域,如技术泡沫、资本泡沫甚至商业泡沫。

“事实上,人工智能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专业门槛很高,真正懂得如何做生意并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并不多。有许多新概念。当资金来临时,这个行业会显得有点浮躁。”

如今,市场上将会出现许多人工智能产品。“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有噱头的伪智能。人工智能是利用算法和数据为用户服务并创造价值。智能扬声器显然不能代表人工智能。

姚志强也承认,这个行业会有泡沫。突然,每个人都看到了希望,一个特别高的泡沫出现了。然而,在从需求方面形成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后,人工智能将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泡沫的破裂不会改变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本质。”

他认为,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已经经历了一个全民过度期待的时期,即将进入一个遭受重创的过度失望时期。人工智能行业要真正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还需要时间。短期内,市场对泡沫破裂的恐慌已经到来。这是一条正常而自然的发展曲线。只有大浪淘沙,才能看到宝藏。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或许,在泡沫破裂之前,通过上市“平仓”也将成为人工智能公司的一个重要选择。然而,受全球长期竞争新常态的影响,人工智能的海外业务和上市可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生存之道:艰难的利润还是高估值?

对于人工智能公司来说,资本是市场和公司在一定阶段的需求,而利润是企业取得巨大进步的核心。

目前,人工智能独角兽普遍面临两个问题:高估值和难以盈利。通过忽略招股说明书,我们可以一瞥典型人工智能独角兽的生活状况。

根据招股说明书,藐视收入来自个人网络解决方案(18.9%)、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74.1%)和供应链物联网解决方案(7.0%)。其中,比例最高的城市物联网解决方案包括核心安全业务,这是被忽视的支撑业务。招股说明书还披露了安全芯片项目。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安全是大多数人工智能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也是最赚钱的行业。安全首先是通过监视器来实现的。如今,计算机视觉带来的大数据带来了安全行业的颠覆性变化。

然而,目前,在安全领域,有多年沉淀的经验丰富的技术公司,如Hikvision,和蝙蝠技术巨头布局智能城市,留下相对较小的蛋糕人工智能独角兽。这个领域的竞争也非常激烈。除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四小龙”之外,像寒武纪和地平线这样的人工智能芯片公司也使用终端人工智能芯片来提高安全性。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招股说明书中还提到,如何在技术和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将是未来藐视的一大挑战。

市场竞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企业仍然面临着亏损的问题。

无视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亏损在过去三年持续扩大,今年上半年亏损金额达52亿元,主要是由于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和持续的R&D投资。其中,“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实际上是根据香港股票会计准则引起的,而不是因为实际业务水平的变化。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即便如此,人工智能作为一个R&D投资高、技术周期长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要实现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迪法恩斯在招股说明书中还预测,未来研发支出将继续增加,但这也表明,开发活动本身是不确定的,大量的资本R&D可能不会创造相应的好处。

迪法恩斯科技公司的首席执行官野田佳彦在他的内部信件中提到,人工智能创新是一个无限的游戏。“我们还决定尽快实现我们技术的商业化,以确保公司业务的大幅增长,并使客户、员工和股东受益。在公司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坚持长远的抱负,还要兼顾眼前的业务目标。”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市场选择:a股对港股对美股?

对于人工智能独角兽来说,它们能否上市不是问题,而是资本市场能否给出一个好的估值,以及市场是否认可它。

目前,人工智能公司在选择资本市场时有不同的路径:a股、港股和美股,这些都是公司梦寐以求的。

一位金融行业知情人士告诉新浪科技,美股和港股上市过程简单,时间快,股东套现容易。目前,香港股票对中国的人工智能公司来说相对安全。然而,由于香港缺乏高科技企业,香港股市普遍对高科技企业的估值不感兴趣。

科技股上市的最大优势是溢价较高,估值将会扩大。“现在科技股比较合适,但是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风险比较大。”

另一位金融专业人士告诉新浪科技,一些国内人工智能公司持有外资,这些公司将选择在美国上市。相比之下,美国股票更注重未来利润,但由于政策限制,国内上市往往会受到更严格的审计,一些人工智能公司全年都在亏损,因此它们能否被审计是一个问题。此外,一些针对港股的优惠政策往往有利于企业更快上市。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在不久前举行的2019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投融资主题论坛上,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姜峰表示,下一步,上海证券交易所将加大努力,进一步提高制度包容性,为推动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红筹企业在科技板块上市创造条件。此外,根据人工智能公司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审计规则、标准和机制,支持更多人工智能公司在科技板块上市。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结论:

早在2018年,人工智能行业就频繁报道人工智能公司破产的预测。创新工场首席执行官李开复很久以前就预言:“过去,人工智能项目非常昂贵,而且存在泡沫。到2018年底,一些公司将抛售这些股票。”业内有声音说,“90%的人工智能企业面临破产。”

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现在2019年就要结束了,“大规模破产”的现象还没有到来,但可以肯定的是,龙头企业已经拿走了大部分的投资金额,而小企业已经无人问津,“集体喝汤”的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

2019年后,是真正的淘汰期吗?


标题:繁荣与泡沫背后 AI独角兽的IPO“野望”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3255.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