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迹天气CEO:深耕千亿气象市场,未来B端收入要占50%
本篇文章2140字,读完约5分钟
水墨天气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第一个移动互联网应用。2011年,墨水天气在ios和安卓版本上推出;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2年用户数量超过1亿;随着城市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迭代,公司2019年的总用户数为6.5亿,月用户数为1.49亿。资料来源:新浪科技,边肖:张军
自塞班时代以来,你的手机可能有一个名为“墨水天气”的应用。然而,这家成立了10年的公司现在不仅经营C端业务,还经营B端(企业客户)和G端(政府客户)。
ink weather首席执行官李晶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表示,目前有6.5亿用户使用Ink Weather,未来的战略是从功能性应用运营商升级为互联网综合气象服务提供商,B端业务占总收入的50%以上。
今天也是第60个世界气象日。水墨天气发起了一项公益活动,呼吁人们关注天气变化。李晶说,水墨天气的愿景是让天气赋予世界力量,这将是一个3000亿元的市场。
水墨天气成立于2010年,是中国第一个移动互联网应用。2011年,墨水天气在ios和安卓版本上推出;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2年用户数量超过1亿;随着城市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不断迭代,公司2019年的总用户数为6.5亿,月用户数为1.49亿。
回顾10年的发展历程,李晶总结了为什么很多天气应用程序都突出了墨迹天气的原因,分为两个方面:第一,进入的时机。当水墨天气建立时,它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这使得它能够在流量红利下迅速扩大用户规模;二是创新功能。例如,李晶说,交通的单价起初非常昂贵,而油墨天气的交通消耗只是竞争产品的一小部分。在动画效果方面,塞班时代的水墨天气实现了与iphone天气相同的动画效果。此外,墨迹天气还不断推出一系列创新功能,如精确到千米和分钟的短期预报,以及借助用户众包数据的真实天气。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下降,由于终端用户的增长,天气应用也面临着上限的困境。另一个新趋势是,手机制造商使用天气应用获取用户的预安装方法也遇到了变化。
华为、小米和其他手机制造商已将其业务扩展至互联网软件服务,并直接构建了自己的天气应用。
李晶承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期,除非进一步向海外市场拓展,否则整个行业不可能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他认为国内的天气市场上还有发展中的空房间。
例如,他说,用户可以通过查询天气来进行决策,墨迹天气也可以参与用户决策前后的链接。例如,酒店、旅游和其他更多基于场景的服务。在COVID-19肺炎流行期间,墨天气和平安医生为用户提供在线咨询服务;另一个方向是进一步深化天气服务,如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李晶不担心一些手机制造商选择内置天气应用。"这正好表明天气服务是每个人都需要的一项急需的服务."他说,事实上,用户对天气服务的需求是分层的,手机厂商内置的天气应用定位快速、简洁、方便,而墨水则细致、丰富、精致,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市场。
此外,油墨天气在天气服务方面并不完全与手机制造商竞争。例如,Ink Weather仍在为oppo和vivo内置天气应用程序提供数据服务,甚至还在进行一些定制的应用程序开发。
大多数用户都知道Ink Weather是一家气象应用开发商,但是这家公司已经将其业务扩展到了B和g
随着终端用户对油墨天气的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的提高,一些合作伙伴开始向油墨天气团队提出定制服务的需求。“在做了市场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发现这个市场确实有潜力空,包括一些海外的成功案例。”李晶回忆道。
2016年,油墨天气组建了一个企业服务团队。通过对气象数据的深入挖掘、气象咨询和气象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气象数据服务、企业级软件产品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即“墨红”解决方案。
油墨天气的B面业务从外卖行业开始,为美团、饥饿等外卖企业提供准确的短期天气预报,用于调整优惠内容、计划搭乘者路线、预测搭乘者送货时间。李晶透露,油墨天气的解决方案可以为外卖企业节省100多万元。
据悉,目前,企业的油墨天气解决方案已经覆盖了农业、航空空、物流、保险、高速公路、车辆联网等行业。油墨天气的解决方案也延伸到政府,如大型国际活动和环保项目的保障。在这个特殊时期,水墨天气为七大行业提供免费气象服务支持,以克服困难。
李晶表示,为企业提供气象服务并不像简单地提供固定气象数据那么简单。以大型国际赛事为例,需要将场馆的地形数据与历史气象数据相结合,然后开发算法来预测比赛的天气环境。同时,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油墨天气还需要收集具体的数据,以提供更好、更准确的服务。
李晶向新浪科技透露,2019年水墨天气的B面业务收入已经超过1000万元。“与国外一些知名的气象服务公司相比,他们的B方业务收入大约是公司收入的一半,这也是对我们未来的一种期待。”
事实上,随着B端和G端业务的扩展,Ink Weather此前已经提出实现从功能性应用运营商到互联网综合气象服务提供商的发展和升级。根据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发布的《中国气象服务产业发展报告》(2014年),到2025年,中国气象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左右。
“国外的气象服务行业相对成熟,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是可以预料的。”李晶最后说道。
标题:墨迹天气CEO:深耕千亿气象市场,未来B端收入要占50%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3052.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