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帮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学院、创业辅导等商机资讯、助您时刻掌握最热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创业 > 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

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

来源:青年创业帮作者:简万贵更新时间:2020-10-03 17:59:20阅读:

本篇文章3177字,读完约8分钟

这是格力的第二个医疗子公司。显然,继口罩和所谓的新型冠状病毒杀灭净化器之后,董小姐的10亿美元跨境医疗雄心落入了高端医疗设备领域。资料来源:老虎嗅探技术集团石。

“即使你没有成功,你也要投资进去。我相信,只要你投资10亿,你就一定能成功。”上个月,格力集团董事长董明珠发表了一份大胆的声明,决心进行跨境医疗。

几天前,这十亿元终于落在后面了。据天空调查数据,成都格力新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是格力电器有限公司新设立的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法人为董明珠。

这是格力的第二个医疗子公司。显然,继口罩和所谓的新型冠状病毒杀灭净化器之后,董小姐的10亿美元跨境医疗雄心落入了高端医疗设备领域。

但是这个市场对国内玩家一直不太友好。在这一领域投资10亿元,即使有董小姐的知识产权和深入医疗投资的格力最大股东高贤资本的支持,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好结果。

回顾董小姐过去的亮点,制作口罩绝对可以排在前三名。

2月10日,格力在各地陆续复工。装配线上的工人并没有生产所有熟悉的家用电器,而是投入更多精力生产温度计、口罩、护目镜和其他防疫防护产品。

董明珠的一句话“国家需要的就是我们必须做的”,赢得了她的掌声。

随后,珠海龙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董明珠发布了一份媒体文件,称格力电器已正式申请并报道,并具有生产和销售防护医疗产品的资格。据董明珠介绍,格力在10天内设计了66套模具,以生产这些从未生产过的产品。当时,格力温度计的日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万到3万台。

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

在疫情中很难找到的口罩实际上是在东明珠制造的。3月9日,“东明珠店”推出了格力生产的kn95和普通医用一次性口罩。代价是相对良心而言的。两个面具都是50个/盒,价格分别是275元和150元。

一时间,“东明珠店”迎来了历史上点击率最高的一天,当天共有68626人成功预订。根据每人50个口罩的限制,口罩的总销量接近350万个。到目前为止,这家商店只出售一次性医用口罩,仍有5000多人预约。

3月18日,格力推出了新产品“COVID-19 空气体净化器”,声称这台价格为12000英镑的机器可以在一小时内杀死99%的新型冠状病毒。根据“东明珠店”的数据,该净化器已售出96台(现已下架)。

更多的网民认为这是智商税的产物。然而,这可能是因为价格太高了,而且争吵并没有给格力带来太大的影响。

对格力来说,这是一个双赢的尝试,不仅有助于解决群众的物质需求,还能获得流量。更重要的是,生产的这一变化也缓解了格力的经营压力。

董明珠本人透露,格力2月份基本没有卖出,比去年同期至少少了200亿元。疫情看不到,三月、四月甚至五月的情况不一定会好转。这也意味着格力生产线恢复工作后仍在按原成本运行,但不会带来任何好处。

然而,这显然不是董明珠的风格,以满足暂时的需要。2月21日,格力电器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敬东在接受《国家商报》采访时明确表示,医疗技术将成为格力的长期业务之一。"设立子公司当然是长期的."

果然,董明珠压制了一个大动作。3月17日,戴着“戈建”面具的董女士就“疫情后中国制造业的新方向”发表了直接宣言。

如果口罩等防疫产品只是相对“初级”的制造行业,那么成都格力新陆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的注册就是董明珠进入“先进”医疗设备的号角。

不出所料,医疗设备领域似乎和家电制造业(都属于电子制造业)一样,具有较高的利润率,已经成为董明珠的新战场。

然而,很少有人对此持乐观态度。

一方面,觉得家电行业已经到了极限的董明珠,已经尝试过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从手机、新能源汽车到芯片,格力未能在任何一个渠道起飞,也未能实现多元化的目标。

智湖的一位匿名网民称,他于2018年加入格力,今年年初离开。他透露,他的员工跳槽的先决条件是购买格力手机。

最糟糕的部分是造汽车的梦想。2016年,董明珠以新能源汽车为目标进行了第一次跨国并购,并以“钛酸锂电池”为招牌全力收购珠海银龙,投入130亿元。

然而,仅仅两年后,珠海银龙就被停产、停工、拖欠工资等负面消息所困扰,董明珠主管的mpv也未能量产。

也许,董小姐的跨界步伐总是有点大。医疗对她来说可能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大多数中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商已经在从国际巨头那里争夺一些“剩余”,生活并不轻松。例如,虎视眈眈之前报道的呼吸机行业,国内医用呼吸机市场已经被Doelger、Medtronic等瓜分。

据未来产业研究所统计,高端产品仅占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25%,其规模超过5000亿。在这25%中,70%被进口设备牢牢占据。

在激烈的竞争中,尽管格力拥有技术和材料等制造优势,但在安全性要求很高的医疗行业,格力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你想进入中国市场更大的器械领域,比如祁鸣医疗中心的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那对格力来说将是一个无法利用其以往优势的跨境领域。

此外,与医疗行业的高成本相比,10亿美元的投资是一个小数目。以美国医疗设备巨头美敦力为例,每年的研发成本超过20亿美元。

此外,R&D医疗行业具有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也就是说,在等待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轴的同时,10亿美元的投资有一定的可能性最终无法交换任何实质性的研发成果。即使产品研发成功,医疗器械资格认证的过程也是相当艰难的,每次都需要几年时间。

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

退一步说,即使中间环节已经解决,上游供应链对格力来说并不困难。从销售渠道来看,家电和医疗设备差别很大,格力进入医院和体检机构的过程将非常艰难。即使是医疗服务机构(艾康医疗、爱尔眼科等。)由高淳资本的最大股东高淳投资,这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

在对c的家用医疗器械市场,国内于越医疗占据了优势。此外,消费者对格力的品牌定位是基于家用电器甚至空,所以格力似乎没有能力突破。

经历过几次越境风波的董明珠,以前一直是乐观的,“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是在浪费水,要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我不知道她这次是否做好了失败的准备。

然而,我相信即使她知道自己失败了,董小姐也注定要尝试一下。毕竟,西门子、通用电气和飞利浦等国外巨头可以在医疗领域杀鸡取卵,而国内家电制造商海尔和海信也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收益。

青岛海尔生物医药公司是海尔的子公司,可以说是先驱者之一。从2005年成立到去年10月成功登陆科技板块,海尔生物医学为跨国家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50岁的海尔生物医药首席执行官刘,早在2001年就加入海尔集团低温技术研究所担任所长,为海尔生物医药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在制冷技术方面,刘带领团队开发了-150℃、-86℃和-70℃等超低温冷链产品。这种超低温冰箱显然是储存生物样本所必需的。据公开报道,海尔的超低温产品已经被中国骨髓银行和国家基因银行采用。

虽然海尔在生物医学方面是独立的,但海尔已经确定了为生物样品、血液、疫苗、药品等提供低温储存解决方案的路线。将超低温技术和它自己的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根据Jost Sullivan的分析,全球生物医学低温存储市场相当集中,海尔生物医学是该领域五大参与者中唯一的中国公司。

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

其中,海尔生物医学的最新疫苗安全业务正在发挥全球作用。目前,海尔生物医药已在印度安装了6万个疫苗冰箱,并与全球疫苗联盟的48个国家开展了合作。

海信利用自身显示器的优势,在医用显示器、便携式超声波设备等细分市场进行布局。去年11月,经过三年多的研发,其自主研发的彩色超声仪器获得了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书。

这条路线是基于自身的技术研发和自身的优势来寻找合适的场景,似乎更容易成功。在互联网环境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因”——基因匹配,它能事半功倍。

自始至终,许多企业都在试图通过跨境手段突破自己的上限。然而,机会越来越多,我们就越需要冷静下来,思考如何规避风险,找到与我们核心业务的结合点,从而找到合适的市场,并在计算出产出率后进行适度的攻击。


标题:董明珠玩得转医疗吗?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2262.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