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了数年,家庭IoT市场依旧碎片化
本篇文章2892字,读完约7分钟
“可能每100个客户中就有5个需要询问,但最终没有人去问。”
智能家居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是多少?这是一位从事家居装饰设计十多年的业内人士对“智能相对论”问题的回答。
然而,如果你只看互联网上的相关报道,人们会认为智能家居已经“深入人心”,甚至“遍地开花”。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比?带着这样的疑问,“智能相对论”走访了家电商店、装修公司、用户和家电品牌,试图找到答案。
企业布局如火如荼是理想还是幻想?
从智能家居到物联网,这绝对是近两年最常被提及的词汇之一。
就像最近一样,tcl发布了其最新的10系列智能手机,并再次将其aiot战略摆在了前台。自去年3月以来,tcl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战略,并宣布高调进入物联网,相关话题从未停止。
4月8日,华为发布了第二代“智能屏幕”产品。从一开始,华为就将智能屏幕定义为家庭的智能交互中心和物联网控制中心。
此外,纵观2019年全年,除了tcl和华为,其他品牌当然不会闲着。
去年,创维电视正式发布了公司的大屏幕aiot生态战略,并推出了首款创维aiot生态电视产品;美国召开了物联网成立以来的首次创新成果会议;海尔也在继续扩大智能家庭的布局。
面对蓬勃发展的行业,市场会买单吗?从小米的数据可以看出,小米在财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米物联网平台连接的物联网设备(不含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数量达到2.348亿台,同比增长55.6%;拥有5台或更多设备连接到小米物联网平台(不包括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用户数量增至4100万,同比增长77.3%。
似乎增长率很大。事实上,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2.348亿台联网设备和4,100万用户拥有5台或更多的设备,这至少占了2.05亿台设备。也就是说,小米的增长更多地来自原有的老用户,而且增长幅度不大。
“真正需要智能家居的用户很少,对智能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智能窗帘和智能照明的水平上。”“智能相对论”采访了长沙几家当地的家装公司,得到了类似的答案,这也证实了智能家居用户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此前,“智能相对论”走访了长沙的几家家电商店。健康、节能和效率仍然是各品牌销售人员的宣传重点。智能的内容基本上是不被询问的,例如,在美的空的柜台前,询问销售人员是否有智能产品,除了一些产品可以连接到wifi或智能扬声器等。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尝试联系美的、海信等品牌询问,但他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
虽然会有一个推广新事物的过程,但从2016年到现在,如果家用物联网的市场过程中有一个能量槽,它的积累速度可能远远低于预期。从众多的新闻发布会和演讲中,许多品牌希望5g的登陆会给智能家居带来“爆炸性”增长,“智能相对论”认为这可能过于理想。
市场反馈是冰冷而清晰的,为什么是单恋?
市场和行业表现出两种态度。为什么会这样?“智能相对论”整理了一些业内人士和用户的观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产品价格差异不透明
通过对几家家装公司的采访,我们发现,即使是有着各种装修经验的“大师”也缺乏“智慧”和“物联网”意识。“一般来说,我们不会向客户推荐它,除非他们有自己的需求。”
“然而,超过98%的家庭装修用户会选择购买自己的家用电器。不要看一些可能已经做了全屋智能来吸引用户的样板间,当他们听到价格时,他们会跑掉。”曾在长沙几家大型装饰公司工作过的设计师告诉我们,比如金典装饰和泥浆公社。
“家电的利润其实相当大,所以一般的装修公司和家电品牌都有合作。许多像工程机械和家用电器这样的人分不清。里面有很多水。至于智能家居,水就更大了。”
事实上,只要看看华为发布的“智能屏幕”,我们就能知道一二。最贵的是24999元,最便宜的只有3999元。如此巨大的价格差异让消费者觉得所有的“概念”都是浮云。
另外,据说智能家居在高端市场的渗透率较高,需要进一步验证。在绿米科技工作的销售人员向“智能相对论”透露,他负责别墅智能家居的推广已经三个月了,也因为大部分用户在这个阶段没有智能预算,所以三个月内没有支付一笔款项。
高昂的价格和差异,加上不透明,是阻碍智能真正进入家庭的障碍。
2.缺乏大品牌支持
除了价格,售后服务的跟进已经成为市场选择的一个难点。
“目前,国内市场的智能化不能成为一种趋势,因为这件事牵涉到许多因素。我们所知道的是,没有特定的大品牌来支持售后服务。”这是长沙一家小装修公司老板给出的答案。
“我们以前做过智能公共礼服。经过这个过程,总会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他们只会找我们,因为你知道这东西是集成的,有很多品牌,而且售后特别麻烦。现在我们知道除了小米是一个相对系统的,有很多产品。其他品牌在这方面表现不佳。”
因此,在家居装修市场上,选择全屋智能的用户非常少。即使对聪明的消费者来说,它们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增加的,这使得智能家居作为一个整体看起来“凌乱”。
3.销售,不管它如何运作,场景仍然是“支离破碎的”
最后,最关键的原因是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仍然是“碎片化的”。
业界的“理想”是,“在用户回家之前,通过遥控器,首先打开家中的空键。进屋时,灯亮了,智能扬声器亲切地向你打招呼,电视在你的声音互动下打开了……”
但由于市场分散,大多数用户无法做到这一点。
杭庄是长沙的智能家居用户。在与“智能相对论”聊天时,他说,“不管怎样,我的使用频率不高,也不差。可能是我没有养成使用它的习惯,或者许多功能无法实现。”
“我不能回去。”这是另一位智能家居用户彭的回答。当被问及安装全屋智能的初衷时,彭先生说:“真的很方便。”
“当我进屋时,我开始用智能锁开门。除了我不需要钥匙之外,我把它设定在第二天早上6点8分。在此期间,只要有人用指纹开锁,楼道灯就会自动打开,晚上睡觉时,我不需要任何人关灯锁门。我可以通过智能扬声器控制声音。有许多类似的,我不能说了一会儿……”
为什么用户市场如此两极分化?彭先生认为,“家庭智慧并不意味着你可以买到它,但你必须自己设置它。”它不是两件式产品,不会给你高质量的体验。就像你买了一台电脑,里面的应用程序仍然需要你自己安装。”也许是因为他从事的是软件技术行业,彭先生对智能的理解明显高于许多普通用户。
但无论如何,也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智能家居的整体市场多年来并没有完全激活,至少与之前的预期还有一段距离。
摘要
“鸟笼效应”是一个著名的心理现象,表示人们在偶然得到一个物品后,会继续添加更多相关的东西。例如,如果一个人买了一个空鸟笼并把它放在家里,那么一段时间后,他通常会买另一只鸟用这个鸟笼来饲养,而不是把它扔掉。
显然,智能家居也想在行业中或通过“电视”和“智能扬声器”来建造鸟笼,然后逐步丰富其他产品。但是现在,许多家庭实际上都有鸟笼,但是因为鸟笼太复杂而不能使用或者不够漂亮,所以产品端和用户端总是处于“碎片化”状态。
事实上,从彭先生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足够的市场潜力,但业界不能指望“知道技术和用途”的“彭先生”会积极增加,而需要积极“创造”更多的“彭先生”。
各行各业的玩家,少用概念,多从用户开始,可能是对当前行业最大的帮助。
标题:喊了数年,家庭IoT市场依旧碎片化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2249.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