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级风口到巨头附庸,共享单车没落了
本篇文章5215字,读完约13分钟
关注核心
曾经备受期待的自行车业务现在已经成为巨头们的“附属品”。烧钱的游戏已经结束,追逐利润势在必行。
对于美团、阿里巴巴和滴滴来说,分享自行车业务的意义更多的在于补充他们的生态。
分享自行车的竞争实质上是阿里巴巴和美团在当地生活中的竞争,以及美团和滴滴在城市旅游中的竞争。
当ofo的存款问题从公众的视线中消失后,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共享自行车也就没有了长时间的大浪。因此,滴滴共享的自行车业务在此时被投资的消息尤其引人注目。
4月21日,根据消息,软银和联想控股的子公司君联资本向滴滴出行的共享自行车部门投资了1.5亿美元。此前,《晚邮报》独家披露,滴滴的自主品牌“轻骑自行车”获得了君联资本牵头的逾10亿美元融资。
新闻中的投资者之一软银是滴滴的最大股东。2017年,它还进入了共享自行车市场,并与日本ofo合作。曾经,市场上有传言说软银和滴滴将以10亿美元的价格购买ofo的股票,但是他们失败了。对于君联资本来说,这是它在共享自行车道上的第一次尝试。
有趣的是,在资本最疯狂的时期,君联资本选择了观望。2017年8月,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李家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大量补贴和投资,共享自行车刺激了一些不必要的自行车需求,最终的商业模式能否建立还需要一段时间。
但在那个时候,不缺乏共享自行车的铁杆粉丝。然而,即使在共享自行车市场最繁荣的时候,也没有一轮10亿美元的大规模融资。
相比之下,前明星项目奥和莫比克的融资数字不再夸张:奥前期的融资金额只有900万元,而莫比克的融资金额为几百万美元。随着资本的普及,ofo在e2-1轮融资中达到的最高融资额为8.66亿美元,在mobike的最高融资额超过6亿美元,以腾讯为首。
随着ofo的倒闭和mobike的出售,长期被忽视的共享自行车市场突然出现了10亿美元的巨额融资。一石激起千层浪。共享自行车会重复战争吗?
后信息时代
时光倒流,共享自行车曾经辉煌。
共享自行车的原型于2015年起源于北京大学校园,然后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出路。自2016年以来,新玩家加入,至少27个共享自行车平台已经出现,市场陷入了一场“多彩”的混战。
在混战中,ofo和mobike脱颖而出,双头垄断格局逐渐形成,并以更加激烈的融资战和价格战争夺行业领导者的地位。
仅在2016年,ofo就完成了五轮融资,其中C轮融资金额达到1.3亿美元,2017年又完成了三轮融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1亿美元。主要投资者有蚂蚁金服、滴滴出行等。
从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mobike还完成了五轮融资,其中C轮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2017年1月和2月,mobike累计融资金额超过3亿美元,6月,mobike获得了超过6亿美元的大额融资,主要投资者为腾讯。
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两家公司总共完成了至少15轮融资,腾讯、阿里巴巴、滴滴等巨头都采取了行动。速度和规模令人震惊。
那时,共享自行车很繁荣,用钱投票的投资者毫不犹豫地大声支持这种模式,并表达他们的乐观。
经纬中国的合作伙伴肖敏认为,共享自行车项目本身具有巨大的潜在商业价值和实现机会,这是一个每天拥有数千万辆的高频有效市场,也是未来实现这一目标的机会。
熊猫资本表示,只要市民分享自行车市场,短途交通需求就会增加,此外,好的产品和好的规则会刺激公众产生向上的化学反应。
相比之下,创新工场的投资经理孙沛林相对比较克制,他跟踪了几轮投资。他认为项目的利润和投资回报不能直接挂钩。“目前共享自行车的状态是不盈利的,没有必要追求利润。今天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合理经营管理,扩大规模。”
2018年,形势急转直下。两个吸引资本的明星企业相互追逐,但一个要倒闭,另一个逃脱不了被巨头收购的命运。
2018年底,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ofo及其创始人戴巍发出了“消费限制令”。当时,ofo平台上共有1200万用户排队等待退还押金。2020年,公司增加了24条关于执行者的信息和2条关于违背诺言的执行者的信息。据万维网报道,目前的ofo 应用更像是一个网上购物中心,而不是共享自行车平台。
Ofo的竞争对手mobike最终以15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美团,而投资者和A、B两轮的创始团队则以7.5亿美元的现金出售。
2019年1月,美团宣布完成对mobike的收购。收购完成后,最初标有橙色的mobike被涂上了美团黄,美团应用成为其在中国的唯一入口。莫比克品牌被取消,完全变成了美团自行车。
此外,莫比克和奥福本不应该想到他们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最后他们被哈罗自行车赛(现更名为哈罗旅行)所利用。Hello于2016年11月正式上市。为了避免与ofo和mobike的竞争,它采取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进军,成功地躲过了共用自行车的混战。截至2019年9月17日,注册用户达到2.8亿,在全国360多个城市落户,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你好的顺利生存取决于阿里巴巴的资本实力。在Hello的发展过程中,蚂蚁金融服务多次向其注入资金。2019年12月,Hello将其所有自行车抵押给蚂蚁金融服务,蚂蚁金融服务获得了5亿英镑的资金支持。
Didi无意中发现了ofo,并没有放弃共享的自行车市场。2018年1月,滴滴自主品牌绿橙自行车正式推出。据绿橙内部人士透露,2019年,绿橙一直在扩大市场,增加交货量,在高峰期达到1000多万份订单。
至此,在疯狂的融资大战后,美团、哈啰、绿橙三人在巨人的祝福下共享自行车,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突然离开了。
《三国演义》背后是美团、阿里巴巴和滴滴三巨头的拉锯战。曾经备受期待的自行车业务,已经成为没有家和资本的巨头们的附属品。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2017年共享自行车的融资额达到258亿元。2019年,没有关于共享自行车确切融资的报告。
回顾共享自行车的梦幻般的过去,可以说它也是资本,也是失去的资本。
Ofo和mobike偏离了最初的发展轨道,这与资本的疯狂涌入密切相关。在资本的帮助下,企业选择不为利润而疯狂扩张,以激烈的价格战夺取用户。共享自行车业务本身具有自行车收入低、自行车维护和运营成本高的特点。最终,即使有巨大的资本支持,资本链也是不可持续的。
在后泡沫时代,市场已经从这场烧钱的游戏中清醒过来,转向盈利。到2019年底,美团、Hello和轻骑都完成了价格调整,共享自行车市场进入了1.5元/30分钟的时代。
2019年11月,“你好”宣布在100多个城市盈利。最近,Hello ceo杨磊也表示,2020年将首次实现收支平衡。
美团收购莫比克后,亏损局面也逆转了。此前,美团披露,在2018年4月4日至3月30日的不到一个月时间里,mobike共亏损4.07亿元。根据美团2019年财务报告,包括自行车业务在内的“新业务及其他业务”收入增长81.5%,达到204亿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7.9%上升至11.5%。可以推测,自行车业务造成的损失已经缩小。
从这个角度来看,市场似乎正在逐渐好转,但与之前画的馅饼相比,今天的共享自行车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吸取教训后,资本市场愿意为共享自行车买单吗?
生态pk
对于美团、阿里巴巴和滴滴来说,分享自行车业务的意义更多的在于补充他们的生态。
对美团来说,分享自行车是延长当地寿命服务的一部分。
“吃、喝、玩”和“做”是分不开的。在当地的生活商业生态中,旅游是一个重要的模块,它可以与“到店”业务相联系,也可以与各种消费场景如吃、喝、玩相联系。
美团在旅游领域的雄心不小。自2017年起,美团开始在网络车上试水,网络车曾被视为滴滴最大的竞争对手,但其后续发展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4月底,美团出租车变成了一个聚合平台,汇聚了首汽、曹操、神州等旅游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出租车服务,以更低的成本挑战滴滴的“老业务”。
除了四轮网络车,两轮共享自行车也是城市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收购mobike后,美团在第二轮市场投放了空白,并为用户提供了打车、骑车、到店的一站式服务,改善了当地的生活商业生态。
在四轮网络汽车市场,美团仍需要一场硬仗来撼动滴滴的地位。相比之下,它显然有更好的机会赶上共享自行车。作为行业的先锋,以mobike为前身的美团自行车在品牌认知度、车辆交付和用户认知度方面明显具有先发优势。
另一方面,共享自行车在街上随处可见,颜色鲜艳,无疑是曝光率极高的线下自行车。美团创始人王星在2019年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表示,美团可以通过骑行进行更好的营销推广,包括进一步提高用户使用率,进一步让用户通过共享骑行入口进入美团生态系统。
因此,美团对手机“去品牌化”是必然的选择。对美团来说,它所需要的只是自行车业务本身和在mobike积累的2亿多线下用户。然而,莫比克品牌对美团来说毫无意义,尽管美团在收购时花费了16亿英镑的品牌费。
对阿里巴巴来说,“你好”的存在是对其旅游业务的一大补充。
目前,阿里巴巴在大型旅行上的布局可以被视为高德和Hello之间的一场双线战争。高德地图首先推出了聚合出租车模式,并连接到滴滴服务。与滴滴和美团相比,高德似乎不愿意强调与滴滴的竞争关系。高德地图副总裁王桂馨曾说:“高德没有自己的能力,和滴滴早就有合作关系。”滴滴是高德的主要产能供应商。”
你好清楚地显示了阿里巴巴的雄心。自从“你好自行车”更名为“你好旅游”以来,你好一直不局限于分享自行车业务,而是将自己定位在一个全面的移动旅游平台上,提供自行车、轻便摩托车、骑行和出租车等旅游服务。
目前,哈尔滨助力车已进入320个城市,占市场份额的70%以上;“你好乘坐”服务了300个城市,拥有超过1400万注册车主,4500万乘客,总里程超过68万公里。阿里巴巴以“你好”为支点拓展其旅游业务布局的意图显而易见。
然而,阿里巴巴目前的主要竞争对手不是滴滴,而是美团。它的主战场不仅限于旅行,而是当地生活。
在3月10日的支付宝合作会议上,官方宣布支付宝将从金融支付平台正式升级为数字生活的开放平台。3月16日,“2020商务会议”在阿里的本地生活线上举行,宣布如果你饿了,今年你将通过支付宝、淘宝、天猫、高德等交通门户网站,每天给商家带来超过1亿的流量。
各种措施表明,阿里巴巴希望与美团对抗本土生活。在这个层面上,《你好》对阿里当地生活的意义在逻辑上与《莫比克》对美团的意义是联系在一起的。
美团自行车的唯一入口是美团应用。根据类似的想法,阿里巴巴也想把Hello cycle entry改造成一个本地生活平台——就在本月,Hello Travel应用进行了修改,主页增加了查看路线、公交代码、Hello life等综合服务功能,并开始探索综合生活服务平台。
对于旅游领域的领导者滴滴来说,分享自行车来解决城市旅游的“最后三公里”问题是其商业生态的必要组成部分。因此,从投资ofo到托管蓝色小自行车和推出绿色橙色自行车,滴滴从未停止过分享自行车的努力。
4月17日,滴滴出行首席执行官程维在公司战略会议上宣布了未来三年的战略目标,即“0188”计划:安全是滴滴发展的基石,没有安全一切为零;在3年内实现1亿份订单的全球日服务;国内旅游普及率为8%;全球服务用户超过8亿。
根据公开报道的信息,在疫情爆发前,滴滴平台的日订单量约为3000万份。这意味着,要在3年后达到每天1亿个订单,平均年增长率应该达到50%以上。仅通过国内市场的四轮网络汽车业务显然难以实现这一目标。滴滴的海外业务和共享自行车业务已成为重要的增长点。
为了实现未来三年的战略,程维表示,滴滴国内业务将进行双曲线推广。弯道主要是一个一站式的旅行平台,包括四轮车(网络车、出租车、驾驶和搭便车)、两轮车(绿色橙色自行车和摩托车)和地铁公交车。另一条曲线聚焦于整个汽车产业链业务,如小橙色汽车服务、自动驾驶、金融、智能交通等。探索新赛道时。
目前,绿橙已经进行了大量的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滴滴加码共享自行车业务和扩大平台容量的方向。
在得知绿橙获得10亿美元融资后,美团立即发起了“慢跑和振兴城市”的行动。4月22日,地球日,用户可以免费骑美团自行车和摩托车。
巨头们都有自己的推广需求,让共享自行车行业逐渐有了一种紧张的竞争氛围。然而,随着ofo和mobike从过去吸取教训,资本和巨头们将会更加谨慎地对待共享自行车。在利润的压力下,没有投资就很难重复扩张的故事。
对于今天的首都来说,衡量共享自行车的商业价值并不能将它背后的巨人生态系统分开。分享自行车的竞争实质上是当地生活和旅游三巨头的竞争。其中,阿里巴巴和美团之间的主要战场是本土生活,而美团和滴滴则专注于城市旅游。
当然,这也有很大的增长机会,但它与最初由共享自行车承诺的未来完全不同。
标题:从十级风口到巨头附庸,共享单车没落了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949.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