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正式回应赴美IPO传闻
本篇文章3362字,读完约8分钟
上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就中国股市发表的言论引发了震惊。“证交会主席的讲话是对投资者的风险警告,而不是对证交会规则的修改。”郝玉生直言,中国股市危机对美国ipo没有本质影响,短期内会有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来自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文章来源:学究(身份证:学究2012),王菲。
“就上市规则和准入条件而言,美国资本市场对全球企业一视同仁。”4月28日晚,纳斯达克(Nasdaq)中国区首席代表郝玉生在直播《投资定义》(Investment Definition)中,首次回应了中国企业赴美上市门槛被上调的传言。
上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就中国股市发表的言论引发了震惊。“证交会主席的讲话是对投资者的风险警告,而不是对证交会规则的修改。”郝玉生直言,中国股市危机对美国ipo没有本质影响,短期内会有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来自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
就在瑞迅欺诈引发的中国股市危机蔓延之际,国内资本市场迎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创业板注册制度即将亮相。4月27日晚,中国证监会正式征求了对该系列草案的意见。
陈达财智的执行合伙人兼总裁萧冰曾判断,将会有一批企业前往美国,考虑进军创业板市场。创世资本的创始执行合伙人周伟当天上午出席了一家被投资公司的董事会。该公司将在美国上市,但董事会开始讨论将ipo地点改为中国内地或香港。
与此同时,香港的第二次上市浪潮也正在酝酿之中。在《投资的定义》的直播中,香港证券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鲍海杰表示,对于已经上市的优秀中国股票来说,这可能更为可行。“中国股票的回归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在美国上市。
瑞星欺诈的余波才刚刚开始。
上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提醒投资者不要在中国证券交易所投资,这引起了轩然大波,并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证券交易所的信心危机。市场参与者预测,下一步将有更多中国股票受到调查,现在只是风暴前的平静。
这种影响也在逐渐显现——外界开始预测,中国股市将掀起一波回归浪潮,一些对美股做好准备的企业已经考虑退出。
“证交会主席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新兴市场。这是一个风险警告。这并不是说证交会修改了上市规则。证交会在声明中还指出,投资新兴市场是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而且已被证明对投资者有利。”纳斯达克(Nasdaq)中国区首席代表郝玉生在直播的《投资的定义》(Definition of Investment)中强调,“美国资本市场的核心价值在于公平准入,监管机构不会针对具体国家或公司制定不同的规则。”
郝玉生表示,在十年前的股市危机中,证交会没有直接修改上市规则。从2011年到现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多次修订规则,以更好地帮助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此次股市危机对美国的ipo没有实质性影响,短期内还会有挑战,但更大的挑战来自疫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
他指出,由于疫情的影响,中国公司赴美ipo的步伐将会放缓。一方面,由于疫情的影响,许多公司第一季度业绩不佳,另一方面,企业与美国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效率下降。
“这场危机对上市公司影响不大,将主要影响准备赴美上市的公司。未来的沟通成本和路演程序将大大增加。”创世合伙人资本(创时Partners Capital)创始管理合伙人周伟认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财务信息真实情况的信任度将下降,这将增加交易成本,例如,将通过大量路演进行更全面的解释。此外,还包括增加中介服务费、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费等。企业在申请上市和发行阶段面临的问题。
但从长远来看,在美国上市仍是中国企业的一大选择。史明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明明表示,美国资本市场仍将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中国优秀企业走向世界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优秀的企业和优秀的资本市场相互需要,相互依赖。
“从长远来看,这场危机是一件好事。中国的优秀企业应该主动接受更严格、更透明的监管。真金不怕火。企业良好的基本面也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条件。”黄明明说道。
对于准备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郝玉生提出了一个建议:“企业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业绩,业绩是基础,基本面必须扎实;第二是在诚实的基础上与投资者建立信任,让投资者相信你的商业模式可以带来空的增长,这需要企业与投资者之间长期有效的沟通,而这正是一些中国公司所缺乏的。”
大洋彼岸资本市场的余震还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了另一个沉重的消息——创业板注册制度诞生了。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和试点登记制度总体实施方案》。随后,中国证监会正式征求公众对该系列草案的意见。
创业板注册制度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中国风险投资机构而言,又一扇退出之门已经打开。陈达财智的执行合伙人兼总裁萧冰曾判断,将会有一批企业前往美国,考虑进军创业板市场。
还在犹豫的企业开始采取行动。创世合伙人资本的创始执行合伙人周伟在【投资定义】直播中透露,他在4月28日上午参加了一家被投资公司的董事会。“这家公司原本准备在美国上市,但今天的董事会有超过一半的时间。他们正在讨论是否应该返回内地或香港上市。”
创业板注册制度的出台意味着中国新经济企业有了另一种上市选择。在《投资定义》(Investment Definition)的现场直播中,兰驰创业投资(Lanchi Venture Capital)的执行合伙人陈伟光表示:“与10年前相比,大多数互联网公司在美国上市,上市地点的选择更多。主要有两个变化:第一,国内tob项目更多的是工业互联网,而科技股、创业板和港股都提供了比美国更好的上市机会;其次,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下,掌握核心基础技术的初创企业在美国上市将更加困难。”
创业板注册制度会很快出台吗?这将降低中国企业赴美上市的意愿。事实上,回顾过去两年,随着香港联交所的重组和科技园公司的成立,很多人担心美国的潜在上市公司会否被分流。对此,郝玉生分享了一个数据:2014年,美国ipo企业数量为15家,而在2017-2019年,每年有20-30家。“从绝对意义上来说,有很多很多”。
郝玉生表示,由于今年疫情的影响,中国公司在美国的ipo将有一定的延迟,但这些公司并没有放弃在美国上市,他们仍在前进。其次,在美国上市对许多中国公司来说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至于国有股的回归,周伟直言不讳地表示:“创业板注册制度已经到来,如何让真正优秀的公司先上市,是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不过,创业板注册制度的机会应该更多地留给尚未上市的创新型公司,而不是花太多精力让中国上市公司回来。”
资本市场不是排他性的,但最终会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状态。
除内地资本市场外,内地企业回港上市的热情在过去两年持续升温,这种趋势可能会随着未来中国股票的回归而进一步加剧。
“中国股票的回归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在美国上市。”香港证券交易所董事总经理鲍海杰在直播的《投资定义》中指出。
鲍海杰,香港证券交易所董事总经理
在鲍海杰看来,对于已上市的中国流通股来说,这可能更为可行,因为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成本非常高,而且在这个中间过程中存在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企业应该重新评估市场变化,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
2019年,香港股市以3,142亿港元的总融资额在全球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中赢得第一名。在这一成就的背后,2018年4月,香港证券交易所进行了25年来最重大的上市机制改革,包括允许无收入的合格生物技术公司、“不同权利的公司”和海外大、中、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为内地新兴和创新型工业企业在香港上市铺平了道路。上市改革两年来,2018年和2019年募集的ipo资金有一半流向了新经济公司,港股的新经济特征日益突出。
事实上,香港股市本身具有独特的优势。「香港市场以机构投资为主,其估值符合国际标准;此外,香港市场能够同时连接国内和全球投资者,并拥有充足的流动性。”鲍海杰说。
2019年,阿里巴巴在香港的第二次上市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市场参与者看来,一些明星股似乎肯定会第二次在香港上市。
根据CICC的报告,19只在美国上市的中国股票有资格回到香港进行第二次上市,预计筹资规模将在340亿美元左右(约合2652亿港元)。
种种迹象表明,第二次赴港上市的浪潮正在到来。
标题:纳斯达克中国区首席代表正式回应赴美IPO传闻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754.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参股韵达,阿里加快物流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