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炮轰中信,下一个遭殃的可能是你
本篇文章3100字,读完约8分钟
最近,脱口秀演员迟子建(真名“王跃驰”)报道说,一家银行“泄露了客户的个人信息”,并在微博上发帖。
“大客户”、“中国知名银行”、“知名艺术家”和“个人隐私披露”……爆炸点太多,吸引了很多吃瓜的人。然而,对于与金融相关的瓜类来说,它一直不是简单地先吃一个,然后再吃另一个,而是坚持“沿藤吃瓜”的原则,吃更多、更甜、更有营养的瓜类。
"这是为了满足主要客户的要求."
虽然微博热搜索已经广为人知,但为了完整起见,我们应该先简单描述一下这个事件。
5月6日晚,著名脱口秀演员迟子建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一篇长长的文章,回应与小果文化的合同被取消,并顺带嘲讽了已经过了流行期的p2p和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脱口秀节目《浅水中有许多乌龟》,称目前的情况是“我什么工作都做不了,我一直在向小果文化打官司。”
但转念一想,迟子建指出,在小果文化发给他的案件材料中,他发现了自己在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细节。他咨询了一名律师,认为笑声文化和相关银行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的个人信息”。他打电话给银行讨论,但被告知“这是为了满足主要客户的要求”。
在迟子发的这条微博的末尾,附上了一封律师致小果文化银行分行的信。
随后,5月7日凌晨,有关银行对此表示歉意,称经核实,该行员工未严格按照规定办理,并应文化的要求提供了王(迟子建)先生的收款记录,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
“沿着藤吃瓜”
在对上述事件有了基本的了解之后,我们可以看到,焦点不是池子和小果文化之间的争论,而是涉及到的第三方——银行。未经迟子建允许,小果文化获得了迟子建在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该银行和小果文化都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如果你想吃清瓜,你必须弄清楚几个要点。
要点1:正常情况下,如何打印个人账户交易信息
一般来说,个人账户的交易信息涉及大量重要信息,银行都要求必须亲自处理打印业务,但不能代理处理。因此,有几种方法可以打印个人账户交易信息:
第一种是在线模式,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网银选择账户交易信息进行自助打印。本印刷文件以电子公章印刷,具有法律效力。然而,在实践中,只有一些银行,而不是所有的银行,支持这种在线服务模式。同时,鉴于这种信息的重要性,打印文件被加密并传输到电子邮件,用户需要在打开文件之前获得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的解锁方法。
二是离线自助,即通过银行网点的自助终端打印机,用户只需要有银行卡和密码就可以自己打印。但是,在实践中,银行有不同的规定,有些银行需要网点的相关监管人员授权经营;有些银行不需要授权,但可选的计费周期是有限的,例如,他们只能在3个月内打印交易细节。
第三种类型是在银行柜台打印,无论银行的高柜(带防弹玻璃)或低柜(开放式),都可以处理。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持有银行卡和身份证,有些银行甚至需要多种身份验证方法,比如打印前的人脸识别。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如银行账户中的人是老人或小孩或无行为能力或无民事行为能力,监护人可在提供相关证明后代为办理。但这太特殊了,所以我们暂时不讨论。
以上所有方法都是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由用户自己打印个人银行账户的交易信息。
但是,根据银行给迟子建的反馈,“这是为了满足大客户的要求”,可以解释为打印的交易信息不是基于迟子建自己的意愿,从而导致下一个键(吉)、(许)、(池)和(卦)。
要点二:非常规手段,个人账户交易信息的打印和获取
获取和打印交易信息的非常规手段既合法又非法。
一是公安机关、法院等机关在合法合规的条件下进行“财产保全”(俗称冻结财产)。财产保全的关键问题在于提供被保全人的财产线索和申请人提供的相应担保。在池子与小果文化的合同纠纷中,小果文化作为申请人向池子人民法院申请被保全人的财产保全,除了担保、保全申请等材料外,最重要的是“被保全人的财产线索”,相关信息是除房屋、汽车信息外最重要的银行账户交易信息。如果不能提供相关线索,可以向法院和其他相关机构申请查询被保存人的财产线索。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即使如此,这种个人账户交易信息也不应该被笑果文化所掌握。也就是说,即使申请保存小果文化,小果文化公司提交的“财产线索”也不能也不应该出现在小果文化公司的控制之下。
其次,违法违规的方式也是很多网民最有可能猜到的。应小果文化的要求,银行员工私下打印了该人才库的个人交易信息,银行随后回复的“给人才库的道歉信”证实了这一点。原因也很简单。正如“这是为了满足大客户的需求”的回复一样,小果文化作为该行重要的企业客户,知道迟子建的姓名、身份证、银行账户等信息,银行员工出于维护大客户的心理,应该对其需求做出回应,这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做法明显违反了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有关规定,甚至涉嫌违反《刑法》第235条规定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令人疑惑的是,既然小果文化可以通过法院实施的监控系统查询被告(Chi Zi)的财产线索,为什么要自己冒险查询Chi Zi的账户交易信息呢?其中,申请财产保全后,从银行和房地产交易中心反馈查询结果需要一定的时间,时间成本很高,所以最好采用申请人自己提交的相关财产线索。
正常情况下,吃瓜的行为到此为止,接下来是惩罚甚至赔偿、监督和监管,事件平息了。
但是,鉴于财务活动和财务信息的特殊性,我们还需要做一些进一步的解释。
这可能是其在齐源学说中的升华部分。有必要脱离事件本身,提高境界。
需要讨论的自然是“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尤其是对金融消费者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
任中的个人金融信息保护
如果“银行个人账户交易信息”被进一步细分,它本质上是个人金融信息。2020年2月,央行发布的最新《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指出:
个人金融信息是指金融机构通过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或其他渠道获取、处理和保存的个人信息,包括账户信息、身份信息、金融交易信息、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贷款信息以及反映特定个人特定情况的其他信息。
与其他个人信息相比,个人财务信息与个人资产和信用状况密切相关。一旦泄露,将对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构成更大的威胁。因此,监管部门非常重视对个人财务信息的保护。
事实上,早在2007年,中央银行就开始保护个人金融信息,先后通过了《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数据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部门规范、规章制度等十项相关监管措施对个人金融信息保护做出了相关规定(见表1)。
除了正式的监管文件外,央行各级领导还在各种论坛和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这都表明监管部门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透露出“个人金融信息安全监管日趋严格”的信号。
然而,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国个人金融信息的保护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例如,缺乏统一的上级法律,对非法机构和个人的法律调查机制还不完善。因此,金融机构和外包机构的员工频繁利用客户的个人财务信息获取非法利润,间接导致大规模数据泄露,危及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很远的地方,今年4月,与许多国内银行相关的数以百万计的客户数据被流传开来,并在黑暗的网络上以一定的价格出售。虽然经过相关银行的验证和比较,与真实的数据信息不一致,但是如何保证银行用户个人财务信息的安全,仍然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此次“迟子建诉银行侵犯个人信息”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娱乐圈和金融界的一个流言,也进一步提高了公众保护自身信息尤其是个人金融信息的意识。
值得期待的是,正式的《个人金融信息(数据)保护试行办法》将在2019年征求意见稿发布后于2020年颁布,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将有法可依,个人金融信息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也许,像“赤子诉银行”这样的事件不会再发生了。
标题:池子炮轰中信,下一个遭殃的可能是你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563.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丰巢和快递有恃无恐
下一篇:阿里巴巴搞了一场“口罩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