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帮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学院、创业辅导等商机资讯、助您时刻掌握最热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创业 > 全时便利店京津门店月底关门背后:千亿帝国复华系已崩盘

全时便利店京津门店月底关门背后:千亿帝国复华系已崩盘

来源:青年创业帮作者:简万贵更新时间:2020-10-01 17:02:21阅读:

本篇文章3379字,读完约8分钟


边肖|何娟源|燃烧新消费(身份证号:新晓飞07)

成立于2011年的全日制便利店,宣称投资100亿元实现“五年一万家店”,在运营9年后惨淡收场。

5月11日上午,北京四时全日制便利店发布了《停止经营“全日制便利店”的通知》,通知该全日制便利店在北京地区的所有门店将于2020年5月20日24: 00关闭。

虽然这条信息后来被删除了,但它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力。

在北京之外,通过美团、饥饿等在线平台,可以发现天津很多全日制便利店都处于“休息”状态。

与此同时,“天津四小时全日制便利店”的公共号码已经消失,只有成都、河北和北京的公共号码仍在正常运营。

全日制便利店的经营并非没有预兆。据专职便利店供应商称,大约半个月前,专职便利店通知他们停止向天津专职便利店供货,5月9日,北京专职供应商也接到了停止供货的通知。

突然宣布停业是由一种新疾病引起的,还是一种慢性病?答案可能要追溯到2018年。

01,350家门店,净利润2.4亿至3.6亿元

专职便利店是华福控股全资子公司北京专职三鹿五便利店连锁有限公司的品牌,成立于2011年。

2015年,全日制便利店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布局,天津、武汉、成都、广州和深圳的分店相继成立。与此同时,ipo计划全面启动。根据国际知名pe公司的最新计算,当时全职便利店的整体市场估值达到15亿英镑。

对此,专职便利店已公开表示,将在未来五年投资100亿元实现“五年万店”。2017年,这家全日制便利店推出了“百城一百万”计划,即投资100亿元在五年内进入100个城市,覆盖100万个终端。

一个全职便利店的计划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计划启动后,全日便利店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张,并在西南、南、中、东、东北五个区域内快速穿梭。

据《中国商报》报道,截至2017年,全日便利店已超过好邻居便利店,拥有260家门店,7-11便利店拥有236家门店,并以360家门店主导了北京便利店市场。

当时,根据公开信息,350家具有全日制便利设施的可比商店的年总销售额约为12亿元。基于便利店20%至30%的综合毛利率,其年利润约为2.4亿元至3.6亿元。

根据中国连锁特许经营协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便利店70强”,截至2018年5月,成都、杭州、天津等10个城市已设有专职便利店,门店数量已超过600家。

商店的迅速崛起无法满足全职便利店扩张的雄心。

2020年4月,专职便利店的相关负责人公开表示,从发展角度来看,便利店的数量将持续稳步上升。在业务方面,2020年第四季度,全日制便利店将尝试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如预仓储,并发展商品和电子商务业务。

然而,理想是满的,现实是瘦的。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这家全日制便利店在对其未来业务做出公开展望后,宣布将停止在北京的运营。当这家全日制便利店变化如此之快时,它发生了什么?

据《新京报》报道,一些员工透露,全日制便利店的停业是由母公司资金链断裂造成的。因此,北京和天津的所有全日制商店都将关闭。

不过,该专职负责人表示,停业并不是资金链的断裂,而是因为疫情的严重影响,便利店业务将先萎缩,关闭后会有其他合作。

员工和相关人员都有自己的说辞。真相是什么?

02.流行病的影响,资本链的断裂,为什么全日制便利店要关门

今年年初,疫情的出现确实给主要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随着疫情的结束,各行业正在逐步恢复。

就便利店而言,疫情的爆发确实打乱了它们的节奏,但也有一些便利店在疫情期间保持正常运营,管理水平和源头组织能力都很高。

流行后,由于习惯的改变,一些顾客对便利店更感兴趣。因此,一些专家预测,疫情过后,一方面由于顾客习惯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报复性消费,便利店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看,说全日制便利商店因为流行病而不得不关闭它们的商店有点牵强。

相比之下,该行业似乎更倾向于打破资本链的原因是关闭全日制便利店。

据财经报道,一位业内人士认为,从便利店行业本身来看,租金成本、采购成本和人工成本都很高,毛利率在20%-30%左右,但净利率很难超过5%。

根据《2018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2017年便利店行业运营成本增长迅速,其中租金成本增长18%,水电成本增长6.9%,人工成本增长12%。

因此,高成本、高资产的模式已经成为全职便利店随时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定时炸弹。

事实上,早在2018年,由于资金链断裂,全日制便利店曾一度陷入困境。

2018年8月,海象金融管理公司爆发赎回危机,涉及7万多名投资者,涉及15亿元的挤兑金额和40亿元的股票金额。

海象财务管理的赎回危机和全日制便利店有什么关系?这可以从海象金融于2018年8月23日发布的《海象用户承诺书》中看出。

当时海象金融在其承诺书中表示,北京恒银中佳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东和北京华福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间接股东承诺以自己的资产对海象金融承担不可撤销的赔偿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华福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由华福控股有限公司100%控股..

至此,专职便利店和海象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逐渐清晰。

因为全职便利店的大股东是华福控股,从某种意义上说,全职便利店和海象财务管理是兄弟公司。

海象财务管理的赎回危机和全日制便利店有什么关系?

据在线贷款田燕报道,就在海象金融宣布赎回计划后,据报道,由于拖欠供应商的账款,这家全职便利店缺货,导致货架空.

随后,据报道,这家全职便利店可能会将其部分股权转让给苏宁乐购或物美。

由于问题发生的时间相似,控制器相同,自整合现象在p2p领域普遍存在,海象金融管理公司作为p2p平台为兄弟公司的全日制便利店输血融资并非不可能。

更不幸的是,不仅海象财富管理公司和全职便利店,而且华福控股公司的许多子公司也同时爆炸,导致诸如拖欠工资和裁员等危机。

03.在这家全职便利店的背后,拥有1000亿元资产的大股东华福控股已经倒闭

根据华福官方网站,华福控股成立于2013年8月,是一个集多种产业、金融和投资为一体的综合性现代控股集团。

目前,已发展成为涵盖房地产、金融、投资、文化、旅游、卫生、酒店、商业等领域多元化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业务地图已逐渐从中国发展到全球布局。到2017年,总资产已超过1000亿元,企业员工约1万人。

(资料来源:债券市场观察)

在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中,华福旅游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房地产,这是华福1000亿人口帝国的基础。

根据房地产市场的资本理论,华福旅游煽动房地产的资金主要依靠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私募产品和p2p平台上的自筹资金输血,然后通过华福旅游等产业资本进行高周转率,并以售后租回的形式快速返还现金,从而实现资金的快速扩张。

全时便利店京津门店月底关门背后:千亿帝国复华系已崩盘

周密的计划,完整的闭环,看似完美,但最终,它无法逃脱“带头动全身”的结局。在政策的巨大压力下,房地产和金融业都处于收缩期。实体融资难、债券市场违约潮、p2p平台崩溃潮不断涌现,华福集团也不例外。

据债券市场观察报告显示,2018年8月底,在海象金融管理公司和全日制便利店发生危机的同时,华福部门的许多公司经历了大规模的拖欠工资、裁员、店铺关闭、停工和赎回。一些企业裁员90%以上,整个集团都处于拖欠状态。

据华福集团前员工称,2018年,华福的资本链在4月份开始形成。首先,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公司遭到裁员和拖欠工资,然后在8月底被传送到集团总部。8月,社会保障没有支付,工资也没有支付,他们在被要求签署不平等协议后被迫辞职。

全时便利店京津门店月底关门背后:千亿帝国复华系已崩盘

这位前员工直言不讳地表示,华福控股集团的总部没钱,其下属公司不得不支付工资并解雇员工,无论是p2p、供应商还是员工。

随着资金链的断裂,华福控股的基金会华福中国旅游停止,其在长春、济南、丽江和九寨沟的文化旅游项目停止,投资50亿澳元的澳大利亚文化旅游项目也停滞不前,华福控股逐渐倒闭。

面对危机,华福集团董事长王新于2018年3月25日发出内部信函。王新在信中表示,华福集团还没有到达黑暗时刻,支持集团核心业务运营的资金已经陆续到位。他希望华福人能够理解并承担责任,帮助集团渡过流动性困难时期。

然而,两年过去了,不仅第一笔逾期的海象财富管理基金未能全额支付,就连实体企业的全职便利店也在店主更换后宣布关闭。

在这一点上,显而易见的是,华福集团是否正进入一个黑暗的时刻。


标题:全时便利店京津门店月底关门背后:千亿帝国复华系已崩盘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453.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