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十建议
本篇文章3686字,读完约9分钟
到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疫情的突然到来将逐步得到控制。一般来说,虽然这是一个阶段性的事件,但它将对中小企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结合2019年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现状和2020年的未来趋势,在与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各级企业沟通后,提出了地方政府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10条建议。
1.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中小企业融资在恢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的发展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尤其是市县的发展,也是疫情后恢复生产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中小企业在恢复生产方面面临许多困难。除了税收过多、技术升级、环保压力、市场发展等问题外。在疫情的影响下,他们还面临着连接上下游产业链、增加劳动力成本和增加防疫成本的问题,但最严重的是融资问题。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9中国供应链金融峰会论坛上发布的数据调查报告,33%的中型企业、39%的小型企业和41%的微型企业对融资不满意。自疫情爆发以来,融资困难的中小企业资金链变得更加紧张。
因此,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融资在恢复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地方政府要明确地方经济发展的方向、政策和目标。
在我国,县市中小企业与当地经济的关系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小企业往往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禀赋密切相关,所谓依山吃山,依水吃水。第二,中小企业的活动半径主要是本地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主体部分也是本地的,这意味着本地中小企业的发展和生产的恢复往往会对其他本地中小企业产生重大的连锁影响,进而影响到市县的整体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地方中小企业的这两个特点,而制定的经济发展方向、产业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目标往往考虑到地方自然资源禀赋和历史资源禀赋的优势,因此这些产业政策和目标对地方中小企业有很大的影响。由于市县中小企业主往往只注重微观管理,很少考虑政府目标倾向对企业的影响,因此市县政府在同级政府出台后,应主动向中小企业表达经济发展目标、产业发展重点、政策倾向和条件,以减少企业的盲目性。这样,也为地方政府实现经济规划奠定了基础。
3.地方政府要切实了解中小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和需求,最大限度地改善融资担保环境。
近年来,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这种疫情无疑对其生存和发展更为不利。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难以获得担保机构的支持,不能充分利用担保机制提供的财务杠杆。
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地方保障环境建设。一是充分利用国家出台的各种保障政策措施,如国务院办公厅刚刚下发的《关于推进第三批支持创新改革措施的通知》。
二是建立政府和银行保险联动的信用风险缓释资金池,建立基于大数据分析的中小企业信用贷款“银行+信用+担保”新模式。
三是加强地方担保机构建设。一方面,鼓励民间机构进入当地担保市场,鼓励担保机构增资扩股,提高担保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提供一些资金,加强地方担保机构独立或与私营机构合作的实力。
4.地方政府应积极深入金融机构,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环境基础。
地方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本地区地方金融机构业务的质量、规模和种类是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大事件。以防控疫情、恢复生产为契机,转变地方政府工作方式,深入开展地方金融机构调研,把工作重点调整到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新环境的基础上。
地方各级政府可以借鉴《关于加快优化金融信贷经营环境的意见》精神,采取切实措施,迅速改善融资环境。一是注重当地信用体系的信用环境建设,为金融机构在当地开展业务提供稳定、可预测的信用基础。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工作的政策法规,努力改善地方融资的法律环境、行政环境和社会环境,规范、整顿和维护地方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三是深刻认识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政府出面帮助金融机构化解不良资产,盘活信贷资金,为金融机构转型升级提供帮助。
5.地方政府应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合作。
虽然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对象是金融机构,但金融机构的活动将极大地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应主动与中国人民银行、银监局、证监局等金融监管部门沟通,让金融监管部门了解当地情况、政府动向和正在实施的政策,努力获得监管部门的支持和理解,为当地企业和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监管环境,提高融资规模和水平。
地方政府应在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和地方金融机构之间建立三方常规沟通渠道,使监管部门能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获得他们的充分理解,并需要他们在新产品开发、新业务开发和新机构设立等方面为地方金融机构提供更多支持。努力振兴地方金融业,建立更具活力和前景的金融环境。
6.地方政府应加强财政部门的任务和责任。
地方政府金融机构不仅在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优化金融环境、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积极化解企业债务风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地方金融业态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也不可或缺。
我们应该把这一流行病作为加强金融办公室工作的一个机会。地方政府金融办公室除了原有的职责外,还应该是地方政府解释国家金融政策的咨询中心,是地方政府利用金融市场的金融咨询中心,是地方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难的融资服务中心,是地方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沟通的主渠道,是地方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沟通的主渠道。
7.地方政府应努力与各金融机构合作,积极推进地方金融创新。
在风险防控的基本背景下,地方政府与地方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保险机构、征信机构等中介机构共同承担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共同推进地方金融产品创新,努力实现金融产品多元化和多元化,创新“政府、行业、金融、科研”相结合的新的运行模式,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和债务风险,解决企业融资难、地方政府债务等问题。
例如,与信贷部门合作建立信用评估平台,为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提供支持;与银行、保险公司合作,创新“银行+保险+企业”的融资模式;与保险公司和XX公司合作,创新“银行+保险+* *+企业”的融资模式;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创新“银行+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的产业链金融模式;与担保公司合作,创新“政府+银行+担保”的金融运作模式,降低企业融资进入门槛;与金融公司合作,努力发展金融公司供应链金融试点。
8.地方政府应重视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使用。
一种新产品和服务将经历从R&D到市场推出的不同行业和产品开发周期,然后扩大生产规模和成熟产业发展。每个阶段都会提出不同的资金需求。
目前,我国大部分市县资本市场单一,大部分企业只能通过银行获得资金,不能满足多层次的资本需求,导致金融形式不活跃,资金配置无效。地方政府应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使用,促进多层次市场的发展,为企业融资提供新的途径。
具体来说,首先要积极引进各种金融机构,包括基金、信托、金融租赁、金融担保、中介担保、征信公司等。;二是重视互联网金融和本地大数据金融的发展;第三,努力创造适合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社会环境。
9.地方政府应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政策性产业资金。
近年来,各级政府建立了各种具有政府和政策背景的产业基金。各种产业基金的出现应该可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但是在调查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最集中的问题是资金使用效率低,这主要是由于资金投资的高风险。相关部门宁愿不投资也不愿承担损失风险。各种资金都设定了较高的使用门槛,导致需要资金的地方政府和企业无法获得资金支持,最终使得产业资金流于形式。
为了更好地利用资金,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地方政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与上级及其所属资金的沟通,了解资金的特点、使用条件和政策要求;第二,积极创造条件,满足地方使用基金的要求;第三,积极配合基金投资、管理、使用和偿还的各个方面,为基金的长期使用奠定基础;四是加大金融人才引进力度,为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供人才保障。
10.地方政府应重视地方智能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的建设。
目前,网上办公、网上购物、网上教学等网络活动已经成为主流。尽管在短期内受到疫情的影响,但企业和金融机构已经意识到发展网上金融服务的重要性。爆发后,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数字金融和网络金融必将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长期发展趋势。建议各级政府重视并加快智能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如推广网上房地产抵押登记等金融服务,加快金融服务应急机制建设。
本地智能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将在线和离线结合在一起。该平台整合了征信部门、财务部门、中介部门、企业等金融运营实体,主要解决了四个问题:
首先,地方政府财政和经济政策的发布平台使金融机构和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地方政府的政策趋势。
二是地方金融产品的供给和金融产品的需求平台。供需双方的网上和网下集中交易可以最大限度地解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高融资服务的工作效率。
三是提供本地信用信息服务的平台。平台的信用信息服务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整合了各类政府信息,并与市场化信息相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地方金融机构的融资效率。
第四,地方政府对地方经济金融运行和地方金融风险防控有很强的把握。
标题:地方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十建议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0972.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