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开盘暴涨245%!揭秘300倍牛股资本膨胀史
本篇文章6187字,读完约15分钟
欢迎关注《创世纪》的订阅号:思那创世纪
正文/魏时珍
资料来源:zhidx(身份证:Zhidx)
SMIC开盘上涨245%!市值超过6000亿,揭示了300倍牛股的资本扩张历史
SMIC背后的资本故事,从谷底到市值飙升300倍。
7月16日,据报道,今天上午9点30分,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市值最高的公司SMIC正式登陆a股科技板块,以每股27.46元的发行价开盘。开盘后,股价飙升245.96%,至95元,市值飙升至6780亿元。然后趋势开始像过山车一样波动,下降了15%。
在h股方面,SMIC港股市场短期内暴跌,跌幅超过11%。截至发稿时,SMIC的股价为87.13元/股。
作为国内芯片代工制造替代行业的龙头企业,SMIC在a股科技板块的二次上市引起了各方的极大关注,甚至引发了另一波芯片股热潮,其曲折的发展历程成为热门话题。
在无数关于SMIC成长的故事中,人或技术的情节被消耗得太多了。这一次,从资本故事开始,我们将看到中国第一家芯片代工巨头如何在上市初期经历了400多亿元的市值,然后跌到了20多亿元的低点,甚至还不到一个零头,然后创造了一个12年内市值飙升300倍的亮点。
我们发现,在SMIC曲折发展的背后,聚集了各种国家基金、大唐电信等国家团队资本,以及华登科技等一系列国内外风险投资企业。
在中国半导体行业铸造领域的这一重要时刻,习之通过回顾SMIC长达20年的资本变迁,逐渐探索出一个代表新时期中国半导体企业变迁的典型资本故事。
▲上海SMIC晶圆厂
2000 ~ 2003年:SMIC的初步增长
2000年,当大股东将张汝京领导的实达集成电路公司的重要股权出售给“宿敌”TSMC时,被迫离职的张汝京直接进入当时正在萌芽的中国大陆半导体市场,开始筹划SMIC晶圆代工。
当时,上海正处于浦东开发的浪潮中,这为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有利的投资环境,并在高科技领域承担了通用汽车和国家909项目两大项目。随着SMIC的出现,上海看到了当时科技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经过几个月的团队建设和资金筹集,2000年12月,张汝京在开曼群岛注册了SMIC,注册资本为14.8亿美元,上海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旗帜缓缓升起。
然而,当张汝京创建SMIC时,其14.8亿美元背后的投资者结构非常分散。
据当时媒体分析,SMIC最初的16名股东涵盖了来自中国大陆、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包括上海实业、北大青鸟、瓦尔登国际、摩托罗拉和汉德亚太等公司和投资机构,这也为SMIC未来的高层内讧埋下了不安的种子。
▲SMIC初始股东结构示意图(网络数据)
成立后,SMIC似乎在挑战“中国的速度”。
从2000年8月到2001年9月,当第一个0.25微米以下的8英寸晶片进入试生产阶段,SMIC只用了13个月。20年前,13个月的建设速度不亚于上海超级工厂,今年特斯拉在那里被炸上天,而后者只用了一年时间。
相比之下,SMIC的融资速度更快,从成立到A轮融资只需9个月。
2001年2月,SMIC从dcm中国获得了数千万美元的战略融资,7个月后,SMIC直接获得了上海工业、华登国际和张江高科技投资的10.19亿美元的A系列融资。
但这对刚刚成立的SMIC来说远远不够。
同年12月,中芯国际宣布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四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总额为4.8亿美元的联合贷款合同,以加快其计划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建设集成电路制造厂的进度。
2002年8月,SMIC正式宣布其0.18微米cmos逻辑工艺通过了全面的技术认证,并成功实现了批量生产。
SMIC也成为中国第一家能够提供0.18微米工艺技术的芯片代工厂。
随着第一次大规模生产的实现,SMIC从2002年开始发布相关收入信息。根据历史数据,2002年,SMIC的总收入为5030万美元,净亏损1.026亿美元。
SMIC唯一能做的就是加快R&D和大规模生产,减少损失。
事实上,长期的利润损失也将成为SMIC在过去十年的财务状况,但这些是下面的话。
▲SMIC 2002年至2019年的总收入
时间已经到了2003年,这是充满非典焦虑和消毒剂气味。对于成立于第三年的SMIC而言,它不仅是首次公开募股前资本流入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自成立以来一直推行的阴霾和开放计划的爆发。
一方面,SMIC继续筹集资金。继9月份成功融资6.3亿美元后,SMIC又从张江高科技获得1200万美元,并于12月份成功完成了6.36亿美元的第二轮融资,由汉德亚太、dcm Capital、向峰投资和瓦尔登国际等机构投资。
另一方面,张汝京前所有者的老对手TSMC起诉SMIC侵犯其专利权和窃取商业秘密,持续了六年的专利战正式开始。
此时,正是SMIC上市的前夕。
▲SMIC创始人张汝京
从2004年到2009年:上市的亮点转瞬即逝,专利战的阴霾完全爆发
与TSMC激烈的专利战并没有成功阻止SMIC上市。
2004年,SMIC终于迎来了第一次大爆发,并于3月成功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和HKEx。它计划筹集10亿至15亿美元用于建设工厂和升级基地。
从公司成立到首次公开募股,SMIC只用了4年时间。今年,SMIC的收入不仅比上年增长了两倍,达到9.74亿美元,而且收入利润也首次实现了正增长。
与此同时,在上市前,SMIC再次获得上海四家银行投资2.85亿美元,张江高科技再次增持。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相关数据,2004年第三季度,SMIC成功超越新加坡的特许半导体,成为全球第三大晶圆代工企业。
虽然距离领跑者TSM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SMIC成功跻身全球代工市场前三名,意味着中国大陆半导体行业距离以全球半导体市场为荣的阶段还很遥远。
快乐的另一面是悲伤。
尽管TSMC的诉讼并没有直接关闭SMIC上市的引擎,但却导致它在上市当天大幅下跌,然后一路下跌。
SMIC和TSMC直到2005年5月才达成庭外和解。根据协议,SMIC将在未来6年向TSMC支付1.75亿美元的专利许可费,相当于SMIC 2005年收入的15%。
但是这场专利战并没有真正结束。2006年8月,TSMC再次起诉SMIC,指控其不遵守和解协议,继续在0.13微米工艺中使用TSMC技术。
这无疑对SMIC来说更糟,该国当时的利润持续负增长。随后,SMIC市值持续下跌,甚至在2008年10月跌至21亿元人民币的最低点,低于当年首次公开发行的分数,跌幅达95%。
在此期间,除了从外部贷款获得的资金外,SMIC的外部融资几乎停止,持有公司5%以上股权的大股东是上海实业,持股比例为10.94%。
幸运的是,在市值完全跌至低点后,国家资本以SMIC平台的身份亲自入市。
2008年11月,大唐电信在SMIC投资1.72亿美元,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持股16.57%,成为SMIC最大股东。大唐电信的实际控股股东是由国务院出资的中国信息通信技术集团。
直到2009年,SMIC积极反索赔,最终支付了2亿美元,并授予约10%的股份。
这个结果给SMIC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是公司大股东结构形成了大唐电信、TSMC和上海滩实业“三权分立”的局面,分别持股16.53%、11.11%和10.07%;其次,在61岁时,张汝京再次被迫离开他自己创办的公司,离开SMIC。
至此,持续了6年的SMIC和TSMC之间的专利战终于结束了。
2010 ~ 2014:活力恢复期
在国有资本的支持下,元气大伤的SMIC开始步入重振士气的阶段。
在股权方面,从2010年开始,SMIC开始重新配售其股票,削弱了TSMC的持股比例。
与此同时,2011年,中国投资公司(CIC)宣布将在SMIC投资2.5亿美元,并直接获得超过11%的股份。作为一家大型国有企业,中投的进入进一步削弱了TSMC在SMIC的话语权。
截至2012年,SMIC最大的股东是大唐电信,持股比例为19.27%,其次是中投、TSMC和上海实业,分别持股比例为11.27%、6.7%和5.73%。
另一方面,SMIC的董事会也发生了重大变化。2011年,在SMIC董事会内部斗争激烈、原董事长江商州去世的困境下,新任董事张文一引进55岁的“老前辈”邱慈云担任SMIC CEO,开始迅速稳定SMIC内部局势,努力扭转长期亏损局面。
▲SMIC前首席执行官邱慈云
经过几年的发展,SMIC的内部股权调整和董事会斗争逐渐结束。
就股权而言,2013年,TSMC的股份减少到不到5%,被归类为“其他股东”,并真正失去了在SMIC的主要发言权。
随后,在2014年,上海实业也退出了“大股东”名单,SMIC的大股东只有大唐电信18.95%的股份和中投10.81%的股份。
在SMIC进行了这一系列内部改革和调整之后,我们不妨看看整个国内市场。不难发现,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已经逐渐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自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布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来,地方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支持力度。
事实上,正是在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才真正被纳入国家长期发展的战略产业。国务院发布了《促进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纲要》,规划了中国芯片产业15年的发展路线。要求到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将缩小,全行业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0%。
这项政策的出台引发了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更广泛的创新和创业浪潮。同年10月,中国加大了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投资力度,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并宣布将重点以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投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首批规模达到1200亿元。
事实上,国家基金(第一阶段)在SMIC背后的故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对SMIC来说无疑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它已经慢慢恢复了活力。
从2015年到2018年:国有资产加速持股,市值迎来一个小高峰
1200亿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中的一部分落到了SMIC手中。
2015年,SMIC宣布国家基金将以每股0.6593港元的认购价格认购47亿股新股。2015年,国资成为SMIC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59%,最大股东仍是大唐电信,持股比例为18.3%。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基金第一阶段,除了首次认购SMIC的股份外,在随后的累计投资中,其对SMIC的承诺投资达到约215亿元人民币。
国家大型基金的参与进一步加快了SMIC的融资节奏。自2015年以来,清华大学、贝莱德集团、紫光集团董事长赵卫国、中国华信投资公司先后在SMIC投资,成为SMIC的大股东。
截至2018年,SMIC控股5%以上的内部股东已增加到大唐电信、中国华信、国家基金、清华大学、赵卫国五家单位或个人,总持股比例超过64%。
这一系列积极的变化使SMIC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除了积极建厂、反复开发工艺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SMIC还开始扩大与华为和高通等芯片市场重要参与者的合作,以推动各种代工业务的实施。
值得注意的是,在资本密集投资和自身业务不断扩张的过程中,SMIC的市场价值逐渐上升并创造了新的记录,甚至在2017年11月达到了669亿元的历史峰值。
截至2018年,SMIC的总收入同比增长8.4%,达到33.6亿美元的新高,几乎是2002年总收入的67倍。
2019 ~ 2020年: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国内a股迅速上市
后来的故事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经历了公司复苏的小高潮后,2019年和2020年无疑是SMIC的两个重大历史转折点。
随着2019年6月13日科技板块的正式开市,中国科技创新企业与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合,一大批科技企业正计划抢滩科技板块上市。SMIC是大浪之一。它也有一个独特的身份——第一个“a+h”红筹企业在科技股上市。
在科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后的第二天,SMIC正式从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一个多月,进入美国场外交易市场,并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法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申请取消注册和终止其报告责任。
与此同时,SMIC的大股东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截至2019年底,SMIC最大股东为大唐电信和中国华信,持有17%的股份;第二大股东是国家基金,持有15.76%。清华大学和赵卫国退出了大股东的行列。
一方面,全球半导体行业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另一方面,它正在加速国内半导体替代的进程。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内外部环境持续分化的时候,SMIC的下一步走势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6月1日,SMIC向科学技术委员会提交了第二次上市的招股说明书,直接引爆了半导体资本市场。
一瞬间,无数的工业投资者和媒体将注意力重新聚焦在SMIC,关于SMIC的话题在短时间内被人们推到了风口浪尖。大量的相关报道和历史已经铺天盖地。
与理解SMIC曲折的历史故事相比,让资本市场震惊的似乎是从其诞生之日起就铭刻在其基因中的“中国速度”。
申请将从6月1日开始提交,三天后将进行首次公开发行(ipo)询价,15天后将通过上海市委会议,三天后提交注册,注册七天后生效。SMIC科技股上市仅用了29天,创下了中国a股市场十年来最快的上市速度。
▲SMIC上市过程的时间点
在资本方面,在SMIC申请ipo之前,它开始越来越多地投资SMIC。
今年5月,SMIC宣布,国家大型基金二期和上海集成电路基金二期分别向其子公司SMIC南投入了15亿美元和7.5亿美元,以加快晶圆产能的扩张。
在SMIC 7月5日披露的战略配售信息中,其投资者阵容更加豪华,包括大唐电信、国资二期、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聚源核心星等29家投资者。
据了解,SMIC IPO发行后,其主要股东将由大唐电信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组成,分别持有12.75%和11.82%,其他股东占50.43%。
资本市场对SMIC的热情直接催化了市值的爆发。其港股市值从6月1日的990.96亿元人民币飙升至上市前夕的2397.83亿元人民币,是2004年刚上市时市值的5倍,是2008年最低市值的114倍。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投资者在2008年以最低的市值购买了SMIC的股票,十年内从未卖出,现在就可以赚到100倍以上。
现在SMIC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半导体铸造帝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半导体铸造行业。
▲2004-2020年SMIC历史市值增长图
结论:20年的SMIC首都路,时代造就英雄
回顾SMIC过去20年的漫长增长道路,从最初上市到市值下降到一个零头,现在市值已经飙升了100倍;从创始人的突然出现到内部斗争的混乱,再到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大量涌现,这是中国半导体人才的创业史,也是中国半导体本土化的发展史。
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的高新技术与国外先进技术仍有一定差距。SMIC成功重返a股市场,也向我们展示了国内半导体行业不断成长壮大的积极趋势,这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与科技创新企业相互发展,导致质变的一个缩影。
然而,我们也需要冷静、理性地思考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实际发展过程,以及在短期资本热情的过滤被去除之后,SMIC的实际市场价值。告别“赢”,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推进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成熟和发展,这是未来加快赶超的重要动力。
标题:中芯国际开盘暴涨245%!揭秘300倍牛股资本膨胀史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0561.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