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方案
本篇文章1468字,读完约4分钟
投融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放松企业的投融资(来源:数据地图)
中国网银7月19日(记者曾慧生)7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投融资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放松企业投融资,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力,有助于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自从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政府在投资和融资方面进行了许多改革。投资项目的审批范围大大缩小。投资管理的重点已逐渐从事前审批转向过程服务和事后监督。企业投资自主权进一步落实,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得到调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投融资管理体制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权力下放不到位,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有待进一步确立;投资项目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畅通;政府投资管理急需创新,引导和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权力下放与支持系统的建设不同步,事后监督和过程服务仍需加强;投资法制建设滞后,投资监管法制化水平亟待提高。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投资和融资作为其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必须自主决策。在这方面,《意见》明确提出,应尽量缩小企业投资审批的范围,原则上,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自主决定投资行为。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企业投资应当以清单形式列出,并尽量减少核准项目。当然,企业的投融资行为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规范。
在企业投资管理方面,《意见》提出了三种清单管理制度,即负面清单制度、管理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清单制度。也就是说,除涉及国家安全或负面清单的项目外,所有投资项目都应备案,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自主决定投资行为。
在当前经济低迷、民间投资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这些尊重投资主体和企业自主投资行为的改革,解开了企业投资和生产经营的枷锁,必将激发企业和社会资本的投资热情和积极性。
同样,政府部门必须回到原来的角色,扮演好规则制定者和监管者的角色。完善政府投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和带动作用。有必要明确划定其投资的界限,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的范围。政府投资基金只投资于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公共产品,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此外,政府投资基金的安排应在明确各方权益的基础上,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这些改革措施旨在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明确市场在投融资中的主导地位,政府应提供更好的服务和监管,为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构建多元化、更加合理的投融资体系。
在创新投融资机制、畅通投融资项目融资渠道方面,《意见》提出了几个重点: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充分发挥政策性和发展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完善保险资金等项目建设机构资金的投资机制;加快建设更加开放的投融资体系。在每一项改革任务下,都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具体措施,如支持实体经济活动支持的资产证券化、盘活现有资产、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为投资和行业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应逐步放宽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创新资金使用方式等。
目前,私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正面临融资困难和昂贵的现状。这些压力已经成为他们投资的绊脚石。创新机制和疏通投融资渠道将进一步增加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所有改革和政策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落实到位。对此,《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分工合作,中央主管部门要全面协调和统筹推进投资监管,地方部门要制定具体规划,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间节点,强化责任追究,确保改革措施稳步推进。完善投融资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各方权益,维护公平有序竞争、要素合理流动的投融资市场环境。我们应该与其他领域的改革共同努力,创造叠加效应,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标题:深化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意见方案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29543.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