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我买网上市遇阻背后是整个生鲜行业之痛?
本篇文章3326字,读完约8分钟
2018年第一季度cmnet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新兴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迅速。今年第一季度,新兴电子商务行业的市场增长率继续高于10%,最大月用户数达到305万。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博克斯玛先声和每日游仙牢牢占据第一阵营,它们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第二个阵营由中粮“我买网”领导。按照生鲜食品行业的发展速度,即使我在第二营买的网没有第一营发展得好,差距也不会太大。然而,现实是我现在买网正处于亏损困境。
上市受阻,未能使中粮摆脱亏损困境
我购买网络陷入发展困境的原因源于上市障碍。早在2017年11月,市场上就有消息说我买了网,通过了上市听证会,最初筹集了2亿美元,计划从11月到12月底发行股票。然而,事实上,我网购上市的道路似乎并不平坦。据《中国商报》报道,几天前,我在网上购买的股票的上市速度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据《中国商报》报道,记者曾在香港证券交易所网站上看到,我在网上购买的招股说明书栏目被标注为无效,无法查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如果申请上市后的公司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取得进展,上市申请将被视为无效,公司之前注册的信息无法读取,和我买网的情况一样。
我网上上市停滞的罪魁祸首是平台的利润。此前,我网上购买的招股说明书表明,该平台的运营近年来一直处于净亏损状态。根据招股说明书中的数据,2014年我买网时亏损了6.31亿元,2015年亏损达到9.78亿元。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虽然亏损有所减少,但仍然不小,分别为8.87亿元和8.39亿元。
在这种持续亏损的状态下,我认为上市可以缓解这个问题,但现实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乐观。由于连续四年亏损,而且亏损显示出持续扩张的迹象,我的首次上市很快就停止了。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我在购买网络时忽略了一点。上市并不意味着平台遇到的亏损问题可以马上解决,但可能会放大平台存在的问题。在亏损和上市受阻的背景下,网上购物者的流动性逐渐增加,解决平台流失问题迫在眉睫。
事实上,我买了一张好卡。凭借中粮集团和供应链的优势,我有条件成为第一个生鲜食品平台零售商。然而,我成功地把一张好卡变成了一张坏卡,而持续的损失是最直接的表现。平台损失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一方面,新的零售创新缓慢,并且缺乏线下实体。随着在线红利的消失,在电子商务行业获得客户的成本逐渐增加。当新的零售概念出现时,几乎所有的零售商都开始尝试新的零售方式,新的零售商如阿里和京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传统零售商紧随其后,试图整合线上和线下,进一步蚕食新市场。然而,当每个人都在改造新的零售业时,我仍然关注在线市场的扩张。线下渠道的缺乏使我很难打通在线网络的线上线下生态,场景建设也很薄弱。我买网购慢了一半,这使它失去了在新零售初期抢占市场份额的机会。
另一方面,商业模式也有问题。我购买网络的商业模式中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尽管有中粮集团冷链技术的支持,购买网络的成本仍在直线上升,其中物流成本占了大头。为什么物流成本越来越高?虽然有冷链的优势,但由于单个数量的短缺,我购买的网的运输单位成本损失仍然很大。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我买网时缺乏网络思维。所谓网络思维就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来选择要销售的产品,而我则是根据产品来购买网络,直接将产品传播给消费者。这种模式有一个缺点。平台上有无数的产品,消费者需要从各种各样的产品中找到他们需要的东西。这不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增加消费者的粘性,导致数量不足,难以提高平台的盈利能力。
当然,除了这些原因,我净购买量的损失与整个生鲜食品行业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中粮在线平台的困境反映了整个生鲜食品行业的痛点
网购困境的背后是整个生鲜食品行业隐藏的担忧。虽然生鲜食品行业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但是盈利的难度仍然是一个问题,这直接影响到生鲜食品企业能否继续生存。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新兴电子商务的市场规模在2017年为1650亿元,2018年为2300亿元,2020年为3000亿元。在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中,各种各样的资本都在关注着它,而且已经有不少资本进入了这个市场。然而,随着狂热的消散,生鲜行业的痛点日益凸显,实现利润分红的难度成为行业最大的痛点之一。
根据中国新鲜电子商务论坛2016年发布的数据,在中国4000多家新鲜电子商务公司中,只有1%实现盈利,4%持平,88%亏损,其余7%亏损巨大。在这种环境下,我买网络时赔钱,上市时被屏蔽,这并不是什么特例。还有很多平台的问题比我买的网络更严重。例如,已经关闭的“美味七月七日”和“水果营”,以及经常传出裁员消息的“一米仙”和“爱仙蜂”等。
导致行业利润分红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第一,成本高,损失大。生鲜食品行业的高成本主要基于两个特点:生鲜食品难以保存和产品种类繁多。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新鲜产品的新鲜度,大部分流通环节都是复杂繁琐的。为确保新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变质,物流和配送成本相对较高。
尽管物流和配送成本很高,但新鲜产品的损失率仍然不小。数据显示,流通中的国内生鲜等农产品损失率高达20%至30%。新鲜产品的损失不仅仅是在流通中。新鲜的产品不容易保存,所以商家必须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购买、销售和储存。然而,关键的一点是,许多新鲜企业没有互联网的操作思维,不能很好地分析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不能准确预测购买、销售和存储,导致损失进一步增加。
第二,生鲜行业的商业模式不完善,模式过于单一。生鲜产品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消费品,但就价格而言,生鲜产品的整体单价普遍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生鲜企业的收入。顾客的低单价和高成本使大多数保鲜企业无法盈利。此外,生鲜食品行业的商业模式一直是以生鲜食品的直销为基础,不能开发生鲜食品的其他功能,增加生鲜食品的附加值,增加企业的收入。这种长期亏损的商业模式不利于生鲜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失去会成为永久的痛苦吗?
与其他行业相比,生鲜市场是一个传奇市场。从资本逐利的角度来看,一般来说,如果一个行业的市场一直在亏损,它早就应该被资本淘汰了,但新市场是不同的。尽管每年都有无数的企业家因为亏损问题而跌入新市场的门槛,但资本对新市场的关注并没有减少。
在过去的2017年,资本继续押注于生鲜市场,许多生鲜平台获得了资金。然而,新鲜食品市场的渗透率并没有大幅上升。相反,随着资金的流入,新鲜食品平台之间爆发了一场价格战。然而,当利润问题得不到解决时,价格战只会让新平台变得更糟。果然,在连续亏损下,生鲜食品行业已经倒闭。这种关闭是否意味着新鲜食品行业可以在可预见的未来实现盈利?
事实并非如此。经过不断的发展,2018年的生鲜市场已经形成了盈利平台,如盒马生鲜、每日生鲜、U掌柜等。尽管这种有利可图的平台仍占一小部分,但它们足以让市场看到希望。那么,这些已经实现区域盈利的平台与市场上的平台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在产品的质量和种类上下大力气。在质量方面,如《游仙日报》和《美国店主》等公司将根据消费者的消费数据自动为用户推荐所选产品,库存产品将被及时淘汰和更新。就类别而言,这些企业正在扩展自己的平台或商店中的新鲜产品。除了直接销售新鲜产品,它还将开发新鲜产品的其他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收入。
其次,商业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进行传播。在这方面,像Boxma Fresh Life一样,每日卓越新鲜选择的模式是通过会员制度提高消费者的保留率。同时,随着消费场景的变化,为了保证消费者的体验,这样的企业会特别注意场景的构建,比如办公场景。通过创造一站式服务,我们可以增加消费者的粘性,提高消费者的回购率。
最后,在配送方面,U的店主采用自建物流模式。虽然这种模式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但从长远来看,自建物流模式更有利于控制整个流通环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环节,降低企业的成本。经过对整个流通环节的严格控制,企业更容易检查新鲜产品的质量,实现高质量的物流化生产。
无论是购买网购还是其他类似的新鲜平台,如果我想走出亏损困境,实现新的发展,就必须认清自己的不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结合现有的一些可行的商业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只有突破自我,我才能在未来获得无限的发展。
标题:中粮我买网上市遇阻背后是整个生鲜行业之痛?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29106.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