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全国空城排行榜
本篇文章2568字,读完约6分钟
每个春节都是人口的大迁徙。
这次大迁移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之间,主要分布在以胡焕勇线为标志的中东部地区。
仅在半个月内,只有北方的四个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将失去2000万至3000万人口。全国1800多个县城将迎来巨大的人流和车流。
然而,春节空城市指数是一个反向指数。
[/h/相反,每一个在春节期间拥堵加剧的城市,人数的限制都没有停止,商场和电影院都很难找到,人口外流的流量就越大。
从春节空城市排名来看,探索这座城市的活力并不难。
01春节空城市指数:深圳获得冠军,苏州超过广州,郑州成都进入前十名
春节空城市指数,哪个城市最高?
根据腾讯地图和腾讯位置服务发布的2019年春节旅游预测大数据报告,春节空城市指数最高的十大城市是深圳、东莞、北京、上海、苏州、广州、杭州、郑州、成都和佛山。
在十大城市中,有四个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即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长江三角洲有三个城市,即上海、苏州和杭州。北京只有一个城市,中部的郑州有一个城市,西部的成都有一个城市。
这一模式符合人口流动的总趋势,反映了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
深圳空的指数最高,这并不奇怪。深圳原本是一个移民城市。短短40年间,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一个拥有数千万人口的国际化大都市,这得益于大量孔雀东南飞的人口流动。
苏州超过广州,名列第五,这与它的外贸工业城市的地位有关。与广州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相比,苏州工业增长依然强劲。
2018年,苏州工业总产值达到3.31万亿元,仅次于上海的3.48万亿元,居中国第二位。强大的工业为苏州带来了大量的农民工。
与此同时,作为春节期间最大的南向旅游目的地之一,广州吸引了大量春节期间反向旅游的人,这降低了广州的空城市指数。
相比之下,郑州和成都在空城市指数中位列前十,这更具有信号意义。这表明二级省联社的虹吸效应正在扩大,一方面接受来自一线城市的回流人口,另一方面通过省联社的战略不断吸纳省内流动人口。
除了郑州和成都,武汉、Xi、长沙、合肥等城市也将陆续上演这一幕。
02流动人口排名:厦门、深圳领先,石家庄、重庆垫底
反映流动人口分布的春节空城市指数成为城市吸引力最直观的体现。
这是中国主要城市的人口排名:
从常住人口数量来看,重庆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中国唯一一个人口超过3000万的城市。事实上,虽然重庆是直辖市,但它在体积上相当于一个省。
根据2017年的数据,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11个,即重庆、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广州、深圳、Xi、石家庄、武汉和苏州。
然而,从流动人口的角度来看,这个排名会有很大的变化,但它大致与春节空市的指数城市相吻合。
不难看出,春节旅游指数最高的十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比例空位居中国第一。
深圳是外来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高达65%,其次是厦门、宁波和苏州,超过50%。
珠江三角洲的广州、东莞和佛山也是中国移民比例第一的城市。广州为38%,东莞为49.85%,佛山为47.03%,可见人口吸引力。
长江三角洲的上海、苏州和杭州的移民比例也位居第一。上海是40%,苏州是50.37%,杭州是49.01%。
京津冀的北京、天津和石家庄在分布上有很大的不同。北京以36.59%的比例位居第一,天津以32.21%的比例位居第二,石家庄以8.13%的比例垫底。
至于人口最多的重庆,流动人口的比例最低。这是因为重庆近年来已经回归,但仍无法阻止外流的趋势。
03三大城市群的人口迁移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是中国最大的三个城市群,也是吸收移民最多的三个地区,同时也是春节期间移民的主要来源。
根据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发布的《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三大城市群的人口流动性各有特点。
就省际人口流动而言,河南、山东和黑龙江是北京、天津和河北的主要省份,河南和山东占17%以上。
珠江三角洲以湖南、广西和四川为主,它们主要是泛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南部省份,与广东相邻的湖南省和广西省占20%以上。
长江三角洲主要由安徽、河南和江西组成,它们主要是离长江三角洲不远的中部省份。仅安徽就占了30%以上,而河南再次显示出其作为劳动力输出大省的地位。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和杭州是吸收流动人口最多的地方;在长江三角洲,广州、深圳、佛山和东莞都有人口吸收效应;在京津冀地区,北京是主要的人口吸纳地。
这与春节期间的人口迁移路径基本一致,北京面对河南和山东,上海和杭州面对安徽和河南,广州和深圳面对湖南、广西和四川。
04人口流动的四大趋势
总人口的增减反映了城市吸引力的变化。而移民的数量是城市活力最直观的体现。
随着2018年新生人数创下40年来的新低,全国的人口形势越来越严峻,城市间的人口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谁能吸引更多的移民,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人口增长,谁就能在新一轮经济周期和房地产周期中获得强有力的支持。
具体来说,近年来,中国人口流动有四大趋势:
首先,一线城市被分割。2017年和2018年,北京和上海的人口连续两年下降,这是由城市主动向中心城市流失人口和产业升级造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口吸引力下降。
同时,广州和深圳的人口吸纳能力进一步扩大。2017年,深圳常住人口增加619,900人,广州常住人口增加454,900人,均处于全国前列,一线城市优势依然无与伦比。
其次,强势二线城市的人口吸纳能力有所增强。苏杭、郑州、成都等二线城市已进入全国空城市指数前十名,流动人口比例也处于全国前列,这表明实力雄厚的二线城市在人口竞争中具有越来越多的优势。
特别是随着强省战略的推进和强民战争的刺激作用,二线城市的人口将会稳步增长。
第三,大城市集群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必然是城市群之间的竞争。哪个城市群辐射力最强,能吸收的人口最多。在这方面,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遥遥领先,其次是京津冀,其他城市群尚未孵化。
四、三线和四线城市的外流将加速。首先,经济周期变化,三、四线经济体缺乏长期预期,产业吸收能力越来越弱,人口将继续外流。其次,高铁等交通设施的改善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这反过来又加速了一些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外流。第三,随着加强省域社会、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战略的推进,资源越来越集中在中心城市,这对三、四线城市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
标题:春节全国空城排行榜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28982.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