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创业帮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网站,主要为网民提供创业项目、创业信息、创业商学院、创业辅导等商机资讯、助您时刻掌握最热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创业 >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来源:青年创业帮作者:简万贵更新时间:2020-09-25 11:43:57阅读:

本篇文章6372字,读完约16分钟

就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将在不久的将来颁发5g商业许可证之后,仅仅三天之后,这只靴子着陆了!

6月6日上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广电网络有限公司发放基础电信业务许可证,批准4家企业运营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

同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还修订了《电信业务分类目录》(2015年版),在A类基础电信业务和a12蜂窝移动通信业务类别下增加了a12-4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子类别。根据对其具体业务的描述,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是指由第五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提供的语音、数据、多媒体通信业务。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从那以后,中国正式进入5g商业化的第一年。

战略安排

虽然布局很早,但直到“十三五”期间5g的商业化才真正提上日程。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要积极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5 G)和超宽带关键技术研究,启动5g商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信息通信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明确提出要& lsquo“十三五”末,5g开始商业化服务。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给出的时间表,5g将于2019年进入预商业化阶段,并于2020年正式商业化。显然,向四大运营商发放许可证至少提前了半年在中国实现5g的商业化。

事实上,早在4g牌照正式发放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展了5g研究。2013年2月,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联合推动成立imt-2020(5g)推广小组,旨在凝聚移动通信领域的生产、教育和科研力量,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10个月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获得了4g牌照。在接下来的六年里,三大运营商大力开展电信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2013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宽带中国战略》使电信盲点持续减少,基本实现全覆盖。

根据《2018年通信行业统计公报》,2018年中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到648万个,其中4g基站总数达到372万个。截至12月底,4g用户总数达到11.7亿,普及率接近84%。

在这个过程中,5g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2016年1月,中国全面启动5g技术R&D测试,分为关键技术验证、技术方案验证和系统方案验证三个阶段。同年9月,第一阶段实验结束,完成了大规模天线、新型多址、新型多载波和高频段通信等七项关键无线技术和网络分片、移动边缘计算等四项关键网络技术的性能和功能测试,验证了这些关键技术支持不同5g场景的技术可行性,如gbps用户体验率、毫秒级端到端延迟和每平方公里数百万个连接。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后续测试的第二阶段基于统一的测试平台、统一的频率、统一的设备和测试规范,验证各厂商针对5g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不同应用场景的技术解决方案。华为、爱立信、中兴、大唐、诺基亚、上海贝尔、三星等企业参加了测试。

为此,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怀柔规划了世界上最大的5g外场试验场,并完成了30个站的场地规划,能够满足外场单站和组网性能试验的要求。同时引进了展讯、mtk等芯片公司,德国科技、罗德与施瓦茨、大唐联谊、星河亮点等仪器公司,并进行了产业链对接测试。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2017年6月,华为率先完成了测试。据当时的报道,在c波段(频率从3.7~4.2ghz到4.2ghz)测试中,华为利用了整个200mhz带宽,通过5g新空端口、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等技术,使单用户下行吞吐速率超过6gbps,小区峰值超过18gbps。在无线技术验证过程中,华为支持业界首款小型化5g测试终端,使单个5g基站可以同时支持数百个超高清4k视频点播,并在移动场景中流畅播放。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2017年11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在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中使用3300-3600mhz和4800-5000mhz频段有关事宜的通知》。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介绍,此次发布的5g系统中频段频率使用计划能够兼顾系统覆盖和大容量的基本需求,是5g系统在中国早期部署的主要频段。5g频谱的正式确定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公布中频段5g系统使用计划的国家。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很快,5g技术R&D测试迎来了测试的第三阶段。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和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的话说,这是5g在18岁之前迈出的关键一步。通过这一阶段的测试,预计到2018年底,5g产业链的主要环节将基本达到商业化前的水平。

2018年2月,imt-2020(5g)推广团队加入华为,率先在北京怀柔5g测试场进行中国5g技术R&D测试第三阶段新技术验证测试,随后中兴、大唐、爱立信、上海诺基亚贝尔等系统公司、高通、英特尔、紫光展锐、海斯等芯片公司以及德国、罗兹、施瓦茨等仪器公司参加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2019年1月,第三阶段测试结束。测试结果表明,5g基站和核心网络设备均可支持非独立组网和独立组网模式,主要功能达到预期,达到商业化前水平。2019年,5g增强和毫米波技术研发测试将开始。

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通信行业经历了1g空白、2g跟进、3g突破和4g同步的探索过程。这一次,中国的5g终于开始引领世界从研发走向正式的商业应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电子研究所信息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周剑认为,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和趋势。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近年来,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在互联网和5g通信领域取得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这是由于国家的开放态度和容错机制,以及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新一代网络技术发展的市场环境。周剑说,过去,市场是用于技术,但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买方市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市场。消费和工业的规模足以支持一个新领域技术的迅速成熟。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家政策以及行业自身技术实力的不断积累和沉淀,5g自然实现了第一次突破,这实际上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周剑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经过这些年的积累,中国的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中国自身也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已经处于领先地位的5g提前进入商业应用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更重要的原因是,在周剑看来,目前,整个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巨大的变革,也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或信息革命,这可能会改变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模式,重建工业体系,改写现有的国际工业地图和秩序。正因为如此,所有国家和经济体都必须规划5g的布局并做出重大战略安排。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自然不愿意被超越。现在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有一定的技术储备,在应用上也有一些探索,有必要提前安排,系统地规划和部署。周剑说。

谁将带头

此前,中国信息与通信研究院预测,根据2020年5g的正式商业化,预计在2020-2025年间,5g在中国的发展将直接带动10.6万亿元的经济总量,直接创造3.3万亿元的经济增加值和310万个直接就业岗位。

这无疑是一块诱人的蛋糕。谁先拿到许可证,谁就能在这个巨大的市场中抓住第一个机会。

在中国开展三个阶段的5g技术研发试验的同时,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开始了5g布局。根据中国联通发布的最新信息,中国联通已经在中国40个城市开通了5g试验网,并与240多家企业建立了5g应用创新联盟。此外,该试点计划旨在为5g应用创造一万亿个新市场,并为5g行业创造一个新的未来。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洁在签约仪式上详细介绍了公司5g布局:早在2012年,中国移动就启动了5g R&D,围绕5g场景需求定义、核心技术研发、国际标准制定、产业生态建设和应用业务创新开展了大量工作。在标准制定方面,率先完成了“5g的愿景和需求”白皮书,提出的5g八项关键性能和效率指标被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联)采纳,成为全球共识。它还领导了itu和3gpp的32个关键标准项目,成为5g标准制定的重要力量。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在应用创新方面,中国移动建立了面向全球的5g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建立了22个开放实验室,拥有500多名成员,在熊安、成都和上海建立了三个主要的工业研究机构,与重点行业的龙头企业合作,专注于九个垂直行业,形成了创新的应用解决方案和端到端解决方案。目前,已启动应用合作试点。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此外,中国移动还在杭州、广州、上海、武汉、苏州等5个城市开展了5g网络规模的试验,在北京、重庆、天津、深圳、六安等12个城市建设了5g业务示范试验网络,围绕移动远程医疗、云机器人、智能工厂、智能校园、智能电网、高清云游戏等31个应用场景开展了5g业务示范。5g牌照发放后,中国移动宣布将在今年9月底前在40多个城市提供5g服务,客户无需更换卡或号码就可以开通5g服务。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相对而言,中国电信起步较晚,2017年底开始参与5g测试。然而,联合国国内外许多企业开展了5g技术测试,在17个试点城市建立了5g测试网络,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成果。同时,与合作伙伴开展了丰富的5g应用创新实践,涵盖了政府事务、制造、交通、物流、教育、医疗、媒体、警察、旅游、环保等十大垂直行业的关键应用场景,共有200多家联合测试客户。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2018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颁发了使用5g系统中低频测试频率的许可证。其中,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获得了3500mhz频段的测试频率许可,中国移动获得了2600mhz和4900mhz频段的测试频率许可,有效保证了三大运营商进行5g系统测试必须使用的频率资源。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与三大运营商相比,中国广电似乎并没有提前开发5g布局,但也取得了5g许可,这很有意思。对此,周剑分析说,这是为了在传播领域形成一种更加良性的竞争生态。同时,作为推动三网融合(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的主力军,中国广电也需要一系列机制创新,借助5g带来的巨大变化,更好地推动三网融合。此外,广播电视在频谱资源上也有一定的优势,广播电视产业本身就是一个潜在的市场,既能响应民生,又能响应智慧城市,这也是中国广播电视的优势所在。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中国广播电视全称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4月17日,注册资本45亿元,全部以货币出资,由中央财政安排。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投资者的职责。2016年5月5日,中国广播电视收到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基础电信业务许可证》。然而,从目前披露的信息来看,电信领域似乎没有重大突破。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中国广电一直期待着在移动通信领域有所作为,成立国家电网公司,申请5g牌照,并做大量工作。中国通信业知名观察家、Feixiang.com创始人项立刚认为,之所以向中国广电发放牌照,可能是因为5g的一些垂直应用将来自视频等方面的需求,但我个人认为,对于通信这样的公共服务领域,需要积累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许可证就是许可证,网络就是网络。仅仅因为四家企业获得5g许可不能理解为建立四个巨大的网络,三大运营商的格局不会改变,他们也不会成为四大运营商。中国联通研究院院长张云勇认为,中国广电的优势在于承载了高清视频等内容。在业务层面,协作和共享为王,四家企业将进一步合作,实现频段共享和基站建设。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许多难题

自牌照发放以来,4g已经在中国发展了近6年。据估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4g网络上的建设规模至少为8000亿元。总体而言,运营商的4g投资成本尚未收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四家特许经营企业想快速发展5g,就必须考虑建设成本。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建设5G基站需要多少资金?不久前,在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华为首席执行官任描述了5g基站的建设情况,称它只有20公斤重,有点大,就像一个装文件的手提箱那么大。因此,5g基站的安装不需要铁塔或起重机,而是可以安装在电线杆上,挂在墙上,甚至可以随意放在下水道里。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然而,为了满足高流量密度和高峰值速率的要求,5g将采用具有宏观和微观异构性的超密集网络体系结构。此前,业内预测5g小基站之间的距离只有50~100米甚至更小,因此基站数量将是4 G的几倍。根据中国证券的研究数据,预计未来5g基站数量将是4g的两倍,运营商在5g网络建设上的主要投资可能达到1.23万亿元,比4g投资增加68%。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可以预见,基础电信运营商在深化网络提速和降费、不断提高4g网络质量的同时,短期内也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5g网络的建设、配套需求和后期运营维护,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电信行业的观察者项立刚并不认为成本对运营商来说是个大问题,因为他们从未亏损过。相反,收入一直在增加。正是因为提供了有价值的服务,5g将不可避免地带来更多的收入机会和更大的市场。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19年1-4月,通信行业的营业收入为5145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收入为4463亿元,同比增长0.7%。

这是否意味着5g建设资金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资费中,并最终由消费者承担?目前,5g业务的资费标准还没有确定,但是业内很多人都说5g业务的资费只会比4g低,因为使用的频率增加了,以前没有使用的频率也使用了,大大提高了频率使用的效率。此外,从2g到4g的经验也证明,技术越先进,资费越便宜。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在2G时代,1gb的流量需要1万元,而在3g时代,1gb的流量约为500元。在4g时代,1gb的流量从10元降至8.62元。根据这一趋势,在5g时代,流量价格只会更低。向立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我相信,在正常情况下,企业在考虑下一代技术之前,肯定会愿意尽可能回收上一代技术的市场价值。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电子研究所信息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周剑表示,5g作为信息革命时代或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正在全世界抓住这一战略机遇期。作为一种战略安排,无论从国家还是企业层面,特别是负有社会责任的中央企业,这个问题都不能单纯从短期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待。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除了财务问题,电信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选址问题。由于对基站辐射的关注,基站的建设可能会受到邻区回避效应的阻碍,这在过去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并不少见。在5g时代,当站点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时,这样的问题可能会更多。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中国基站的电磁辐射指标实际上比欧美严格10倍,但人们仍有顾虑,或许政府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更多的指导。

我认为5g商业化的最大未来来自工业,而不是消费。因此,在布局上应优先考虑产业发展潜力大、需求比较迫切或产业集聚的地区,这有利于更快的商业回报。周剑说。

获得5g牌照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都宣布了下一步的建设布局,40个城市将首先实施5g商业化,主要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及在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城市,如雄安新区和苏州。

这是否会导致城市发展之间的数字鸿沟,并使区域发展更加不均衡?

在这方面,周剑认为,中国的发展有其自身的梯度,不能被人为因素所改变。从5g本身的发展来看,5g布局本来是提前应用的,所以在有条件的地方率先突破,在条件相对较弱的地方可以发挥很大的引领作用。此外,创新的过程将不可避免地付出一些代价和风险。当这些发展较好的城市和地区成熟后,再去相对落后的地方,也许发展的速度会比第一批更快,经济也会更好,这也符合他们的需要和特点。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

虽然基站建设仍有许多困难,但5g商业化的到来仍为人们的未来带来无限可能。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4g发展,带来了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各种场景,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5g具有高带宽、低延迟和宽连接性的优势,并将在未来与许多垂直行业深度集成。此前,华为发布了《5g时代十大应用场景白皮书》,讨论了最能体现5g功能的十大应用场景是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汽车网络、智能制造、智能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网络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智能辅助和智能城市。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在今年3月的博鳌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也对5g场景的应用做了一些设想,认为20%将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80%可能用于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即移动物联网领域。

10年前,中国开始布局物联网,但至今未取得突破。5g的到来会成为中国物联网发展的东风吗?

物联网的战略方向是对的,但当时很多重点都放在传感器网络上,主要解决感知性和连通性的问题,但是没有一般网络的支持,这种传感器是支离破碎的。周剑说。此外,其他技术没有跟上,如数据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它们仍然是火花,当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力量时,很难形成燎原之势。现在各方面都做好了准备,5g的开发阶段正好符合整体的开发要求,所以物联网的开发可能是时候了。然而,这并不是说技术已经成熟,可能还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周剑认为,为了在未来形成5g商业用途的规模,国家有必要进行总体战略布局和指导,特别是优化政策环境和支持创新。其次,我们应该建立基本规则,所有人都应该遵守,平等对待,避免恶性竞争。

在向立刚,物联网被称为智能互联网,是由移动互联网、智能传感、大数据和智能学习形成的一种新能力。移动互联网是其基础。没有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所有功能都无法充分发挥。

应用场景不足,终端产品尚未形成大规模生产规模。5g商业用途在一段时间内将首先面临鸡还是蛋的问题。不过,项立刚认为,这个问题没有必要担心。有了网络,有些人会基于网络开展各种业务,所以暂时没有必要着急。在这个阶段,5g能给每个人带来的最直观的体验是消费业务。网络速度提高了,视频没有被卡住。有了良好的网络体验后,下一步就是发展智能物联网技术。

标题:中国5G加速度:预计5年内创造就业岗位310万个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28965.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