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茅于轼"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 与会嘉宾拂袖而去
本篇文章1545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昨天发表了《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研究报告,结论是确保18亿亩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有害的。
受此影响,原国家粮食储备局长高铁生在发布会现场通过袖子进行。 国务院三农问题智囊团确定天则的结论是“受不了争论”,18亿亩耕地的红线无法突破。
“耕地和粮食产量没有直接关系”
参加嘉宾:原粮食储备局局长通过袖子进行的。
由美国福特基金会支持,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办的“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昨天在北京举行。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贺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但是,现在的状况与50年前完全不同,国内海外的条件和环境都在变化。 国内已经处理了粮食生产和分配问题。 海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市场。 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微乎其微。 “但是,我们的粮食政策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发生的假设。 ”。
茅于贺说,特别值得担心的是粮食安全和耕地面积保护相结合,避免突破18亿亩耕地。 我国改革后30年的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耕地减少了。 可见耕地和粮食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茅于贺教授的见解是,作为招待员,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教授认为是研讨会而参加,但他说,光是学术成果发表会,他的很多反对意见是不能充分表达的。 后来他退出了会场。
"保护耕地导致房价上涨. "
国务院专家:不能讨论没有必要占用土地来提高利用率
在发布会上,茅于贺教授说,作为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直接结果之一,房地产的价格大幅上涨。 价格上涨的不是钢筋混凝土的高度,不是劳动力的工资高,而是土地的供给有限。 另一个长期结果是减缓我国城市化的进展。 上亿人进城不能不占用农田。
据“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课题组赵农研究员介绍,中国是体口大国,因此为确保大众支出提供足够的粮食是完全必要的。 我国体制改革之所以从广大农村开始,是因为粮食短缺构成了当时社会急需处理的重大问题。 因此,当时把粮食安全列为中国的主要国策,但非常必要。 三十年后,粮食安全问题在许多重大国家政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次要。 绝对对应粮食安全和耕地面积的保护,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无疑是有害的。
不透露姓名的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对《每日经济信息》说。 这个结论不能讨论。 事实上,中国城市居民人均占地面积在130平方米以上,国际上在80平方米以上,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占有农民的耕地,而是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市场可以应对粮食安全问题. "
国务院智囊团:如果中国粮食不足,世界上谁能供应?
在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信息”问茅于贺。 根据天则的研究结论,中国没有粮食安全问题,没有耕地保护问题,有市场的话一切都能应对吗?
茅于贺回答说。 市场经济自由交易,要素替代机制,在国家粮食库存和外汇收入充足的情况下,几乎不发生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 在现代中国,粮食不安全或大饥荒的事例只发生在经济不自由的计划经济时期。 无视耕地作为农业要素之一具有替代性,将其与粮食产量,进而与粮食安全绝对“束缚”,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经验上都是没有根据的。 政府划定的耕地红线注定要被突破,而且原来的21亿亩红线已经被打破,这条红线受制于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上述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指出,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一方面靠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即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一方面靠提高生产能力。目前的条件下,靠更新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已经不太容易了,所以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对茅于轼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的说法,他很不以为然:“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诉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每经记者 殷玉生) 【:蓝玉贵】
标题:财讯:茅于轼"炮轰"18亿亩耕地红线 与会嘉宾拂袖而去
地址:http://www.qdgzw.com/cyrz/37060.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