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是智能的前提,但什么是理解?
本篇文章3046字,读完约8分钟
(雷锋。(公开号码:雷锋。如果你收到一封邮件,邮件的内容都是你从未见过的符号;但是你有一本中文说明书,可以告诉你如何连接这些符号。
现在你的任务是根据本手册连接这些符号并回复原始邮件。这个过程可以类比:电子邮件是一组问题,说明书是一个计算机程序,回复电子邮件是一个计算机输出结果。同样,你收到了另一封电子邮件,它表达了与第一封邮件相同的信息,但内容是用中文写的:顾客走进餐馆,点了一份牛排,发现牛排上菜后烧焦了,顾客怒气冲冲地没有付钱就离开了餐馆。问:顾客吃牛排了吗?

在第一封邮件中,你可以根据手册用“奇怪的符号”来表达正确的内容,尽管你不理解这些符号的含义。
在第二封邮件中,毫无疑问你可以完全理解,所以你可以很好地回答问题。但对收件人来说,他很惊讶,因为两封邮件的回答都是“正确的”,所以他会认为你不仅精通中文,而且还精通那种奇怪的符号语言——尽管事实上你只按照程序执行给定的命令,对这些符号语言一无所知。以上是“中国之家”的变体。

所谓的“中国之家”是由美国哲学家约翰·塞尔在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的。这个实验要求你想象一个说英语的人在一个房间里,除了门上的一个小窗户,这个房间是关闭的。他带了一本有中文翻译程序的书。房间里有很多信纸、铅笔和橱柜。

用中文写的纸片通过小窗户被送入房间。据塞尔说,房间里的人可以用他的书来翻译这些单词,并用中文回答。尽管他根本不会说中文,塞尔认为通过这个过程,房间里的人可以让房间外的任何人认为他能流利地说中文。
这个实验实际上驳斥了图灵测试。塞尔认为理解是智慧生命的前提,而不是图灵测试中描述的不相关的细节。然而,尽管塞尔的观点在直觉上是无可辩驳的,但真正的理解是什么呢?如何将其简化或分解成更小的可实现单元?获得“理解”能力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深入理解这个过程。

“理解”的同义词是“掌握”,类似于日常会话中的“得体”和“抓住它”。
这个词出现在许多不同的上下文中,例如理解一个函数。(例如,如何使用咖啡机)了解一个人。(例如,认识某人)理解一个 概念。(例如,什么是“费用”)理解为解决问题。
(例如,如何做一盘西红柿炒鸡蛋)理解一个动作。(例如,如何跳舞)。理解因果关系。(例如,因为a,所以b)但是所有这些“理解”只能用两种方式来总结,一种是反思性理解,另一种是“印记”理解让我们以骑自行车为例。当我们第一次学习骑自行车时,我们会有意识地、集中地、费力地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大脑神经会不断调整以“理解”骑自行车的技巧。

最终,这项技能会“印”在你的脑海中,永远不会被忘记。当再次骑行时,这种理解模式将起作用。同样,对语言的理解也是一个类似的过程,我们需要大量有意识的学习才能最终顺利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理解的基础是经过大量学习获得的模型。

作为学生,有一种神话是我们应该放弃的,那就是,有一个所谓的天才,他能迅速理解一切,抓住核心点。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相信所有的人都是“进步的学习者”。如果你想理解一个概念,你需要花时间,不断练习,并努力不断提高你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这个过程的本质是不断地在概念之间创建(或清除)认知路径,这需要能量消耗和迭代。让我们以缝纫机实验为例:每个人都知道缝纫机的用途,但大多数人不知道它的工作原理。在这个实验中,志愿者被要求试着理解缝纫机的工作原理。

事实上,这种理解过程是分层的和迭代的。
第一个层次:你应该理解“缝纫机”的概念,并且理解这台机器的基本功能是缝纫。这个过程对人们来说困难吗?对成年人来说这似乎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对于一个第一次看到缝纫机的孩子来说,观察和理解这个概念需要一些时间。

但这只是理解的开始。缝纫机缝纫的原理是什么?
第二个层次: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缝纫机上有两条线圈。但奇怪的是,缝纫机以什么方式改变了两条线之间的拓扑结构?拓扑学的困难把我们引向了理解的第三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通过下面的动画,我们终于明白了缝纫机是如何改变两条不同周期的线之间的拓扑结构,并将它们连接在一起的:底线穿过有缺陷的线轴。
(雷锋网)
这三个层次的理解充分说明了理解的模式:为了理解一个概念在第N层的机制,有必要理解它在前一层(第n-1层)的机制。
这种模式也是所有科学发现的基本模式。当一个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被发现时,人们会质疑它(莫雷实验),并继续在下一个层次(相对论)理解它。反复搜索-提问-再搜索-再提问,这个过程是反事实模拟的核心思想,也就是说,通过问“如果事情不同怎么办”的问题,我们不断地寻找更近似的理论。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对现有认识的批判(缝纫机缝纫的原理是什么?)是理解下一阶段的关键一步——如果不是因为莫雷的实验对牛顿力学提出了挑战,爱因斯坦就不会提出相对论。
什么是“理解”实际上取决于你要求的水平。以缝纫机为例。对大多数人来说,了解“缝纫机会缝纫”的程度就足够了;但是对于设计工程师来说,有必要了解缝纫机是如何改变两条线的拓扑结构的(也许不止如此)。
同样,对大多数人来说,如果他们理解牛顿力学,他们可以声称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但是对于那些研究材料的人来说,他们必须先学习量子力学,然后才能说“理解”;
至于物理学家,虽然他们的“理解”已经深入到原子核之下,但他们仍然认为他们还没有“理解”世界是如何运转的。
因此,如果理解一个想法意味着代理应该能够解释为什么它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我们应该定义一个理解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理解”需要一个最终的解释。在数学中,最终的解释是数学公理,这是所有其他理论的前提和基础。

它们的正确性还没有被证明,但是人们普遍认为它们是正确的,不需要进一步的证明。同样,在计算机程序中,程序给出计算结果。当我们加深理解时,我们最终会有一个最终的解释:我这样做是因为你要求我这样做。
当给你一个随机数序列时,你唯一能理解的就是序列本身。此时,我们能说“我们理解这个系列”吗?显然不是,就像你用一堆数据来“理解”数据本身一样,你的理解与数据本身的信息量完全一样。理解的本质是追求信息的压缩。

在科学中,有“奥卡姆剃刀”原理,即最简单的解释往往是最正确的解释。因此,能够处理最小任务的程序实际上是对这个任务的最好理解。因此,我们可以说理解是压缩。从这个意义上说,针对一个共同的任务,模型越小,它的“理解”就越强,同时保证了效果。
理解心智模型在这篇文章中,我反复提到心智模型的本质,即某种记忆结构,它可以在弹性表现的范围内被代理操作和修改。首先,需要保证的是“在弹性性能范围内”。

模型的运行和修改必须确保模型本身仍然能够正常运行。当输入新信息时,代理将以两种不同的方式使用内存结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
1)在自下而上模式中,来自真实世界的信息将与过去的记忆相匹配,当前事件将与已知的经历相匹配;
2)该激活将从上到下触发对所有可能关系的查询,并找到最显著的可能性;
3)如果发现在已知经验中没有找到最佳匹配,则推翻现有的基本假设,并构造新的假设,直到它与输入数据一致。这个模型告诉我们,代理应该超越实际输入的信息。在模型调整之前,它已经有了相应的经验基础,其解释包含了输入数据不涉及的信息。

文献学
理解理解大卫·鲁梅尔哈特
什么是理解?大卫·珀金斯
建设性互动和理解的迭代过程
解释模式
什么是理解?最近科学认识论和科学哲学争论综述
理性的极限。
(雷锋)viagfrison/2020/什么是理解
标题:理解是智能的前提,但什么是理解?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3030.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