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充电桩:少数人的游戏,还是多数人的狂欢?
本篇文章3311字,读完约8分钟
遥望星月,充电桩行业终于赢得了从国家战略层面推动发展的“方上剑”。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明确指出,要加快国家计划中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在随后宣布的新基础设施的七个主要领域中,新能源充电桩令人印象深刻。
行业和资本市场受到了多大的鼓励?
在新基础设施政策公布后的5个交易日内,同花顺的充电桩板块指数上涨了7.25%。
另一方面,在政策公布后的第二天,充电桩头企业打了一个特别电话,立即宣布收到了由国家调节基金、国鑫资本和CDH投资共同牵头的约13.5亿元人民币的首轮投资。
毫无疑问,在新基础设施之风下,新能源充电桩行业无疑将迎来一波红利,引领行业赶上快速增长的特快列车,而正是因为这一波红利,将加速行业内参与者的洗牌。
首先,市场看起来很好,但是还有多少机会留给后来的玩家呢?
在新的基础设施下,充电桩行业有什么样的蓝图?
让我们来看看CCID咨询公司发布的一组数据。
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充电桩数量为121.9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1.6万个,私人充电桩70.3万个。车堆比约为3.4: 1,远低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1:1的要求。
仅从2019年的数据来看,充电桩行业仍有很大的潜力可挖掘。更令业界兴奋的是,去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产业司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5%左右。
根据这一计算,如果车桩比为1:1,未来10年内,充电桩建设将出现6300万的缺口,这是一个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
资料来源:CCID咨询公司
事实上,充电桩的风口总是在那里。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宣布纯电力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产业转型的主要战略方向。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推动下,当时大量玩家涌入充电桩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上半年,中国充电桩企业数量达到高峰,超过1000家。但是,由于充电桩是一个重资产行业,在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不高、充电桩利用率达不到一定水平之前,行业内所有企业都将面临来自资本层面的生存压力,因此大部分企业在新基础设施分红之前会“半途而废”。
截至2019年底,中国充电桩企业只有100多家,淘汰率高达90%。
一般来说,风险越高,收入就越大。这是否意味着只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死,你仍然可以在充电桩市场获得红利?
就目前的市场结构而言,充电桩市场尚未最终确定,但就像加油站的行业竞争一样,充电桩市场已经开始呈现寡头垄断的集中趋势。
根据CCID咨询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前8家充电运营商运营的充电桩占目前总数的90%以上。特别是特别呼叫、明星计费和国家电网三家企业,在市场圈地中建立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和壁垒。
总金额超过10,000台(单位:10,000台)的收费运营公司规模
必须明确的是,除了行业本身的上述特征之外,充电桩行业作为能源领域的一部分,必须与电网相连。因此,在国家层面上,它必须对充电桩有很强的控制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行业的集中。
让我们看看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公司的背景。
领导这一轮专项行动的两个公司,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鑫资本,是前者背后的主要支撑力量,重点支持中央企业和国有重点企业的产业布局优化、转型升级、专业化整合和国际化。管理和其他项目;在后一种情况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履行投资者的职责,这也有很强的官方背景。
天空调查信息显示,星空传媒的主要投资者是中国发展基金,该基金是国家开发银行注册成立的政策性投资机构,主要支持国家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至于国家电网,它是一个适当的“国家队”。
除了上述由这些企业组成的第一梯队的稳定排名外,可以上市的第二梯队的竞争更加激烈。2018年,比亚迪、中国南方电网、浙江万马、云杉智慧等玩家也进入了榜单。2019年后,第二梯队的球员几乎一直在变化。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数据是,特斯拉进入中国后,在上海工厂建成之前就开始部署超级充电桩。截至2019年1月,特斯拉拥有1540个公共充电桩,超过了当时的比亚迪,成为继SAIC安岳之后中国第二大充电桩运营商。
如果你仔细想一想国内充电桩的玩家,你可以把他们分成三股力量:第一股,有官方资金支持的私人企业集团的头头,由特殊电话和明星充电桩组成;二是以国家电网、中国莆田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为代表的国有电力企业;第三,出售SAIC、比亚迪和特斯拉等新能源汽车的汽车公司。
新基础设施建设下的充电桩行业竞争全景,是否与加油站的模式非常相似?少数巨无霸式的“民族品牌”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少数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充当了“点缀”。
第二,既然是一个“新”的基础设施,我们怎能不陷入“建筑桩”的窠臼?
先把复杂的商业竞争放在一边,从满足新能源汽车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充电桩的“新基础设施”。它应该如何建造?
如果我们继续使用传统的基本建设思想,那只不过是原地不动,在土地周围堆起一堆一堆的东西。可以预见,在未来,国家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将逐步从新能源汽车转向充电桩。如果地方政府没有准确的洞察力和远见,以“新基础设施”为名的充电桩将再次陷入“旧基础设施”的窠臼。
许多专家认为,充电桩的新基础设施主要是从单个独立充电桩向互联充电网络演进中的“新”,在认知层面有三个方面需要更新。
首先,充电桩的价值不在于桩的建造,而在于工业生态和运营。
虽然加油站都提供收费服务,但它们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立体的、丰富的工业生态。加油站通常配有便利店、汽车维修站、娱乐设施,甚至户外广告牌。可以说,汽车生活中的每一个接触都可以在加油站找到。
与一次性投资桩建设所产生的价值相比,充电桩的方向显然是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除了日常消费和等待充电过程中的娱乐活动外,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用电高峰时,在市场的调节下,通过充电桩的储能设备给车辆充电,向电网售电。
实现上述目标,是对充电桩企业运营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即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把握产业链的大部分。
事实上,该行业已经在这里采取了行动。
去年11月,国家电网、中国南方电网、特殊呼叫、万邦新能源等主要充电公司联合成立了联航科技,推出了联航易冲应用,此外还有云快充电、南京瑞能、万诚万冲、珠海亿联等100多家充电桩运营商。除了建立合作关系,还与广州汽车新能源、百腾新能源、比亚迪、魏玛、纳雍汽车等新能源原始设备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据公告称,当时银行间易冲应用访问的充电桩总数达到39万个,占中国充电桩总数的85%。
其次,充电桩操作是表,挖掘数据值是里面的。
在互联网行业,那些获得数据的人赢得了世界。
按照这种思路,充电桩并不是互联网行业,但是由于充电桩中产生了大量的充电数据,因此充电桩已经成为充电桩企业极其宝贵的资产。
想象一下,通过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行为,很容易获得新能源汽车的电池信息数据和用户的汽车习惯。此外,你甚至可以掌握车辆的分布。如果对这些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在二手车评估、电池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升级、用户消费状况和商业布局等售后服务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将为充电桩行业提供新的价值。
最后,在充电桩网络的运行和维护中要注意软件思维。
与加油站的运营模式不同,充电桩大多无人值守,由用户使用,这对充电桩的运营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力巡逻模式可能能够应付少量的充电桩。当充电桩的数量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千万时,需要通过云平台上的远程监控来管理充电网络。这不仅是提高运行维护效率的一种方式,也是保证计费网络正常运行的必要手段。特别是将云平台与日常运营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计费网络的整体价值。
摘要:
尽管在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中,目前的趋势是市场逐渐集中。最终,剩下的玩家只会是几个龙头企业。中小企业似乎能够分享的红利很少,但事实上,从产业生态出发,没有企业能够完成整个产业链。因此,无论是上游充电桩设备制造、中游建设和运营生态,还是下游云控平台和离线维护运营,仍然有很多机会,留给中小企业和企业家。
标题:新基建下的充电桩:少数人的游戏,还是多数人的狂欢?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2940.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