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AI医疗窘境
本篇文章6061字,读完约15分钟
腾讯生产了一台人工智能显微镜,市场一片哗然。
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新时期解放以劳动为导向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最佳手段。因此,当医疗和人工智能相结合时,国内外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但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系统自上而下的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到目前为止,基于人工智能的医疗行业仍然需要时间、精力和财力来推进。
在这种市场趋势下,腾讯、阿里、百度、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在智能医疗行业取得的成就,都是整个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每一项成果,从科学研究到成品测试和落地应用,都面临着层层评估和价值检验,这相当于为面向人工智能的医疗行业给大型技术巨头们设置了一个“减速带”。
就腾讯ai lab推出的智能显微镜而言,智能显微镜的研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理诊断过程中人工依赖性强、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然而,从另一个价值方面(专业学位),这种智能显微镜系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远远不能取代病理学家。
市场上的其他ai医疗产品大多定位为“助手”,但这并不妨碍腾讯、阿里、谷歌、微软等科技巨头继续深入ai医疗领域,因为医疗行业已经达成共识,需要ai来进一步优化医疗系统。
医疗需求
毫无疑问,医疗行业需要人工智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医疗体系必须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我国医疗资源的短缺和失衡问题并没有得到缓解。
首先,医院、医生和医疗设施的资源在不同的省市分布不均,人工智能可以缓解医疗资源的短缺。
生活中有一个现象:在小城市,医生经常建议重病患者转到医院治疗。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高质量的医疗设备和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发达城市和地区,所以小地方的病人只能在大城市治疗。
从医生分布来看,我国医生分布极不平衡,高素质的医疗队伍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根据《2019年中国卫生与健康统计年鉴》数据,山东省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为29万人,居全国首位,其次是广东省27.6万人,河南省23.6万人,江苏省23.3万人。
医院资源的供需也严重失衡。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18年11月底,中国共有32,476家医院,其中只有2,498家是三级医院,占7.69%;然而,三级医院的患者人数(截至2018年11月)已达16.46亿,占全国患者总数的50.97%,医疗资源的供需明显不匹配。
第二,近年来医疗数据量急剧增加,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处理是费时、费力和费钱的。借助智能计算,可以准确、快速地处理数据问题,减少处理时间和人工成本。
Idc digital预测,到2020年,医疗数据量将达到40万亿gb,是2010年的30倍。同时,未来数据生成和共享速度的快速提高将导致数据积累的加速。面对海量的医学数据,人们只能借助计算机智能操作进行识别和处理。
此外,智能计算不仅可以高效地分析医疗数据,帮助医生诊断和发现疾病规律,提出参考治疗方案,还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将海量信息形成电子病例数据和电子健康数据。
第三,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长期和慢性疾病数量的增加,大型医疗市场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不断上升,从而产生了对人工智能医疗的巨大需求。
据有关调查,60岁以上老人平均剩余寿命约有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处于各种慢性病状态,患有各种疾病的老人比例高达60%-80%。然而,在病人多医生少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可以减轻临床医生的负担,提高医疗诊断的效率。
因此,人工智能医疗有很大的市场。据未来产业研究所统计,2015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超过100亿元;2016年,同比增长26.3%,达到141.9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52.8%,达到216.9亿元;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增长率达到56.3%。据估计,从2015年到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44.5%,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710亿元。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推动,医学图像识别、智能辅助诊断与治疗、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等成为研究与开发的热点领域,“人工智能+医疗”也成为领先技术企业的战场。阿里健康、腾讯、百度等科技巨头都在积极部署ai医疗产业。
腾讯急筑“医疗城堡”
马云曾经直言不讳地说“中国下一个最富有的人是在伟大的健康领域”,“地主”更有希望继续“地主”的地位。
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腾讯凭借社交互动、游戏和投资稳坐互联网巨头宝座。现在,随着轨迹的变化,工业互联网已经成为腾讯的发展方向,探索医疗行业是必然的。
2018年,腾讯调整了组织结构,增加了云与智能产业事业部(csig),旨在依托云、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打造智能产业升级计划,探索用户与产业之间的创新互动,帮助零售、医疗、教育、交通等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帮助企业更智能地服务用户,构建用户与企业之间的新型智能产业生态。
目前,腾讯在零售、医疗、教育、交通等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其中ai医疗关系到消费者的生死,因此更加引人注目。
早在2012年,o2o的概念就很热门,医疗行业也开始涉足网络。腾讯凭借其强大的流量进入优势,已与全国数千家医院达成合作,并推出预约挂号、支付、等待医疗等在线服务。,以解决离线注册、等待医疗和支付时的拥挤问题,并优化医生、医院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和服务。
此外,2017年,丁香园、春雨、杏仁和平安网下诊所等互联网医疗企业遍地开花。腾讯与美国医学协会和吉辉资本合作推出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企鹅医生”(Penguin Doctor)也积极建立企鹅线下诊所,为企鹅医生提供在线和在线医疗服务。
在上述阶段,腾讯在医疗行业的探索仍停留在优化用户服务质量上,在腾讯建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相继推出人工智能医疗产品并成功服务医生和医院后,真正落到了医疗诊断和治疗的层面。
2017年,腾讯整合了人工智能实验室、优图实验室、架构平台部等多个顶级人工智能团队,推出了医疗领域首款人工智能产品腾讯米英。
经过多年的蛰伏,腾讯米英对人工智能成像和人工智能后续的关注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在应用效果方面,腾讯米英利用ai医学图像分析,协助临床医生筛查早期肺癌、早期食管癌、眼底疾病、结直肠肿瘤、宫颈癌、乳腺肿瘤等疾病。此外,其读片能力已能准确定位大于3毫米的微小肺结节,检出率≥95%。
腾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布局不仅仅限于ai医疗产品和系统的研发,还致力于投资。
根据网上公布的统计数据,腾讯投资轮次分布如下:天使投资、前期A轮和小资本战略投资共7次,A -c轮共31次,c+轮及之后3次。投资范围包括紫丁香花园、微药、卓健科技、医疗联盟、好医生等互联网医疗独角兽,以及基于特殊人群行为管理和人工智能的健康科技公司量子保健(Quantum Health qtc care)和提供医学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伊森智能(Intelligent)。
随着人工智能医疗产品的不断研发和大规模投资,腾讯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成本投资也在不断增长。
至于腾讯在医药行业的投资,早在2018年就超过了200亿元,腾讯的总收入成本也在上升。根据腾讯的财务报告,2019年腾讯的收入成本持续上升,第四季度达到近600亿元的创纪录高点。虽然过去三个季度的收入持续增长,但毛利基本持平。
至于腾讯ai医疗商业化何时成熟,腾讯副总裁丁可曾回答:商业不是腾讯医疗的第一步。
或许从成立之初,“腾讯寻找影子”就被指定为目前不考虑利润的位置。但是,为不同的行业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如医疗、交通、教育等。,腾讯智能产业集团将产生巨大的销售和开发成本,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其整体利润。此外,没有考虑第一步。第二步呢?人工智能医疗早期阶段的投资能否获得同样的回报仍不得而知。
综上所述,腾讯通过自身建设和投资,在医疗卫生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它付出了高投资的代价,也遇到了一些挫折,但最终还是有所收获。那年,在腾讯电影寻人大会的那天,马在他的朋友圈里发出了六个字:一小步,就有希望。
艾防疫、危机和转机并存
腾讯医疗的“希望”已经传递到了今年疫情的防控上。
2020年,“黑天鹅”袭击了COVID-19的肺炎疫情。迄今为止,全球疫情仍在肆虐,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控制疫情的过程中,从大数据监测、辅助医学影像筛查到智能体温测量。
对于腾讯、阿里、百度等ai医疗企业来说,疫情是一个危机和转折点,ai医疗技术和产品在疫情中得到进一步的测试和推广。
疫情激烈,国内外基本防疫和应急体系面临挑战,大量防护用品短缺,基层医务人员短缺问题突出,困扰着医疗体系的高效运行。这场疫情过后,人们看到了医疗行业的疲软和人工智能医疗带来的希望。
阿里达摩研究所的在线基因测序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提高效率,准确分析病毒变异;同时,达摩研究所的医学影像ai在武汉火神山、郑州市人民医院等168家医院开展,确诊病例超过29万例,大大减轻了医生的工作量。
腾讯与钟南山院士合作建立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旨在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来应对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胸部疾病的筛查、预防和控制。此外,腾讯米英的ai影像医疗设备和腾讯Cloud Technology的人工智能ct设备也已在湖北多家医院部署,帮助医生诊断COVID-19肺炎,提供辅助诊断参考,提高工作效率。
在流行期间,ai影像医疗被委以重任,这是对ai医疗的肯定,也是对其背后的R&D公司的认可。
在疾病爆发之前,人工智能成像医疗技术已经经历了四五年的市场测试。一方面,人工智能医学成像被用来简化帮助医生发现微小病变和快速获得定量指标的过程。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与医生之间的协作大大提高了检查效率,缩短了医生看电影的时间,从而减少了他们的工作量。
除了在流行期间正在测试的人工智能医学成像技术之外,在线医疗服务的重要性也得到进一步体现。
在疫情期间,住在家里的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网上咨询的数量急剧增加。丁香医生、平安良医、阿里达健康、百度医疗、腾讯医疗等医疗平台用户增加。
腾讯医疗代码拥有超过6亿的医疗信息访问量;腾讯健康码已被300多个县市的9亿用户使用,总访问量达80亿次;平安好医生平台访问量达到11.1亿,应用新注册用户增加10倍,应用新增用户平均日咨询量为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过9800万。
综上所述,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肆虐,为ai医疗技术提供了空,让医疗ai的价值在防疫中得到检验,让广大基层医院认识到了ai的用途和优势,客观上扩大了ai医疗的影响,从而加快了相关医疗产品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医疗ai企业产品落地和收入攀升的发展瓶颈。
蝙蝠再次对抗智能医疗
在中国,蝙蝠竞争对于新领域、新渠道和新改革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在过去的两年中,三家英美烟草公司已经从消费互联网向工业互联网进行了战略调整,并且在医疗行业也在相互追赶。
一直以来,阿里有医疗电子商务,百度有医疗大数据。医学人工智能被认为是腾讯在医学领域赶超的机会。
根据阿里健康2019财年的报告,96.49%的收入来自与医药电子商务相关的业务。可以看出,阿里的健康紧紧围绕着医学,并建立了自己的生态,这是相对完善的。在腾讯的医疗健康地图中,医疗环节已经很久没有涉及了,在医疗领域明显落后于阿里。
此外,在人工智能医学领域,腾讯和阿里在研究进展上没有什么区别。在腾讯在电影寻找上取得突破的人工智能医学影像环节,阿里巴巴达摩研究所也推出了ct图像识别算法、人工智能系统、人工智能医生等。目前,Ali ct图像识别算法大大缩短了ct图像的分析时间;人工智能系统已在浙江、河南、湖北、上海、广东、江苏和安徽等16个省市的170家医院实施,已诊断出34万多例临床病例。
那年,在医疗事故之后,用户对百度医疗搜索的信任度直线下降。为了改变医学搜索的困境,百度对医学搜索团队进行了优化和调整,整体上取消了百度移动医疗事业部,并提出将资源集中到人工智能领域的医学业务上。
现在,百度医疗显示出了它的生命力。百度作为互联网用户的知识查询门户,有其固有的优势。在疫情期间,百度的搜索流量增加了30%以上,医疗搜索查询量同比增加了35%。引人注目的用户数据显示了百度医疗的医疗数据实力。
还值得注意的是,百度早在2018年就开始做医学影像,不仅成立了人工智能创新事业部(Baidu Lingyi),还成功发布了三款医学人工智能产品:人工智能眼底筛查一体机、智能分诊和cdss辅助诊断系统。
腾讯、阿里和百度似乎不是唯一参与ai医疗竞争的公司,华为也是。
2020年4月3日,华为云(Huawei Cloud)宣布发起一场全球抗疫情运动,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全球客户共同克服困难。在这场全球抗疫运动中,华为云将免费开放人工智能医疗服务和相关云服务。
关于华为的人工智能医疗实力,华为云全球市场总裁邓涛直言不讳地表示:“华为云不久前在中国利用云和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抗击疫情,在人工智能辅助ct影像诊断、药物筛查、在线教育和远程办公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随着atb的深入挖掘,人工智能医疗的规模和技术发展迅速,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日益突出。
对于用户来说,数据是一个敏感的词。在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相关部门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合理解决医疗数据的应用问题,大部分用户反对个人医疗数据的公开使用。此外,医学影像仍然存在数据孤岛的问题。就医院而言,医疗数据很难谈论和公开,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疗数据往往不能相互交流,导致研发有限,企业难以盈利。
医疗数据是人工智能医疗的重点和难点。尽管数据问题尚未解决,但人工智能医疗的发展正面临着2020年整体经济衰退的挑战。
王星曾经说过,“2019年可能是过去十年中最糟糕的一年,但也将是未来十年中最好的一年”,这一点在宏观经济学中得到了证实。根据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受疫情影响,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虽然在线医疗、人工智能医疗等领域已经受到了用户和市场的考验,但由于疫情的影响,人工智能医疗无法幸免于恶劣的经济环境。
许多企业已经推出了人工智能医疗,医疗市场的混战将会越来越激烈。然而,人工智能医疗还没有站稳脚跟,商业化的道路还不明朗,经济环境正在恶化。2020年,主要科技企业也将对人工智能医疗投资产生影响。ai医疗企业过去的路是艰难的,未来的路也是艰难的...
摘要
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人工智能可能是一种对抗医疗技术落后、资源分布不均和医生资源短缺的方法。然而,当疫情得到控制时,用户对人工智能医疗的热情就会消退,人们相信只有真正能给医院、医生和病人带来价值的人工智能产品才能脱颖而出。
在残酷的蝙蝠追逐中,只有拥有领先技术和服务的企业才能永远生存并赢得桂冠。对于腾讯医疗来说,与“医疗界首富”的距离需要跨越技术、服务、医疗数据和市场政策等诸多障碍。目前,人工智能医疗的探索和投资仍像一个无底洞,坚持到底可能是一个胜利。
标题:腾讯AI医疗窘境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940.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