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联想35年,柳传志做过的六个重大抉择
本篇文章3154字,读完约8分钟
2019年12月18日,75岁的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长刘传志正式退休。
刘传志1944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通信工程学院(现称西递大学)。
作为联想的灵魂,刘传志带领联想从北京的一间小平房走向了一家世界知名的企业。刘传志也因为这种传奇的创业经历而被视为“教父”企业家。纵观柳传志在联想的创业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柳传志的许多重大决策都对联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决定1:辞职下海
据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联想风云》一书记载,1984年10月17日,联想诞生在北京中关村科技学院南路2号通信室一间20平米的小平房里,分为里外两层。
第一次家庭会议有11个人参加,他们都来自计算技术学院。其中,刘传志年龄最小,40岁,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研究已有十多年。当时,科学院提出要有科技人员来办企业,刘传志抓住了这个机会。
在这次会议之前,公司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所以每个人都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经过长时间的争吵,他们仍然不能达成一致。
大家都认为以公司的名义,“中国科学院”不能缺席,这个招牌既响亮又实用;我们不能没有计算技术研究所,因为它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的殿堂。不可能有“新技术”,因为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和在街上买卖的小商人混为一谈;你不能没有“发展和成长”的意义,因为这是每个人的梦想。
因此,会议结束时,公司的名称终于确定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开发公司。
“第一批任命于1984年12月4日得到确认。王叔和为公司总经理,刘传志、张祖祥为副总经理。”联想对此进行了描述。
在该公司背后是中国科学院和计算技术研究所,它们提供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和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资源。上述三人的任命均经中国科学院批准,刘传志早期职务后加括号“副职”。
决定二:招募倪光南加入公司
据《联想风云》记载,刘传志1985年初的“珍珠”之一是倪光南,他是第六研究室的副研究员,被公认为计算机技术的领军人物。
1985年初,刘传志第一次知道倪光南有“lx-80联想汉字系统”,并立即预见到这是一个改变中国的机会。
当刘传志发现倪光南的时候,这项技术以“lx-80联想汉字系统”命名,已经相当成熟,移植到个人电脑上的过程指日可待。倪光南把他的“lx-80”给了北京ICT公司和深圳CATIC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准确的信号:13亿中国人进入个人电脑这个巨大市场的大门即将打开。
“刘传志是个有说服力的天才。他的逻辑和激情,以及他热切的眼神,经常让人们无法拒绝他的任何请求。他告诉倪光南,他是来帮助倪光南实现梦想的,并发誓说,“我保证把你们所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这是联想记录的。
后来,倪光南拿着他的lx-80,投身于刘传志的公司。
1986年,汉卡在市场上没有表现出优势,仅售出1300台。1987年是汉卡的转折点。今年,汉卡销售了至少6500台,占据了国家体委、农牧渔业部、国家统计局、黑龙江省财政厅和税务局,还销售了至少1000台国外微机,使公司财富迅速积累。
工商局年终审计显示,公司销售收入7345万元,营运资金550万元,固定资产400万元,向政府上缴税金347万元。
但是两者之间有摩擦。1993年,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该下决心创造新的技术制高点,在芯片技术上寻求突破,而刘传志则认为联想根本没有能力独立开发处理器芯片,希望在计算机组装生产线上“独霸一方”。
奇普R&D和生产线无法平衡,他们不愿意让步,所以他们的关系迅速恶化。在R&D的投资继续得不到联想高层的回应后,倪光南最初起诉刘传志和中科院其他高层领导,涉及从个人工作作风发展到严重的经济问题。
投诉范围从科学院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部、国家审计署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但事实证明刘传志等人并没有违反规章制度。由于这些指控,北京联想对香港联想的注资被推迟了半年多。
在此期间,倪光南被联想董事会解除了集团公司董事兼总工程师的职务,随后被解聘。刘传志和倪光南彻底分手了。
决定3:海外扩张计划
据联想风云报道,1988年1月8日,张祖祥来到香港,在这座城市规划海外扩张计划。
所谓“海外扩张计划”,是指从1988年6月到1994年2月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境外成立贸易公司,积累资金和经验;第二步是将公司业务从贸易扩展到生产,大规模进入个人电脑集成行业;进入香港股市并成为上市公司是第三步。
当我们选择香港时,我们不得不提到刘家书,刘传志的父亲。刘家书早年加入银行业,他积累的声誉和人脉是一笔巨大的资源。63岁的刘家树带着80万港元来到香港,成立了中国技术转让公司。
刘传志在香港选择了两个小系列,一个是香港道源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另一个是中国技术转让有限公司..
随后,刘传志与两位合作编辑达成协议,双方各出资30万港元作为新公司的资本,拥有相同的股权、同等的责任和利益。刘传志是董事长,拥有绝对控制权。这家公司是香港联想。
联想的海外业务继续扩张,2005年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2014年从谷歌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2018年收购了卢森堡国际银行。
决定4:“贸易、工业和技术”的发展路线
据联想风云报道,1995年夏天,刘传志在公司内部会议上首次将公司的发展路线从“技术、产业、贸易”改为“贸易、产业、技术”。
直接指出刘传志是想摆脱倪光南的影响。但刘传志表示,他的改变并不涉及个人恩怨。
自1993年冬天以来,联想的R&D中心一直让刘传志头疼。这个中心一直沉浸在技术至上的氛围中,花费其利润的40%以上,但他们的成就很少转化为产品,即使他们被制成产品,也很难成功。刘传志说:“这件事让我琢磨了很久。”“后来,我得出结论,不管销售渠道有多好,不管技术有多好。”
据《联想风云》记载,柳传志从未试图否认汉卡在联想早期历史中的重要作用,他坚持认为联想最大的成就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化技术为金钱”。
他说:“高科技企业的任务之一是完成把产品变成货币的过程。”"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他的意思是,这个“系统”包括科研、开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许多环节。科学研究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它绝不是整体,甚至在许多情况下它也不可能是最关键的环节。
决定5:联想重组
根据《联想风云》一书,1998年,计算研究所进行了重组,1000多人减少到100人,其中大部分合并到联想集团。联想员工持股会(640人)成立,今年获得35%的分红权,可以分享业务运营的净利润。
2001年,联想再次重组。联想职工持股会投资2.3亿元购买联想35%的股份,中国科学院持有65%的股份。这使得联想的员工成为股东。
2009年,联想进行了另一次重组。中国科学院将联想29%的股权转让给了泛海控股,泛海控股从绝对控股股东降为最大相对控股股东。
通过这三次改革,柳传志将联想从一个国有企业转变为一个市场化的民营企业。
决定六:确定杨为接班人
刘传志两次退出联想集团。2005年,他辞去了联想集团董事长的职务,由年轻的杨接任。然而,2009年,联想集团首次出现亏损,刘传志再次出山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直到2011年才再次卸任。
然而,他从未解除联想控股董事长的职务。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在刘传志的推动下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
《联想风云》一书记载,柳传志曾用孔雀和老虎来比喻企业的领导者:孔雀善于展示自己的美丽,从而影响别人心甘情愿地追随;老虎依靠它们内心的力量,令人敬畏。他认为杨是典型的“虎型”。
从公司业务来看,杨指挥的联想电脑有7000多台,承担了公司70%的销售额和80%的利润。杨是的“竞争对手”,郭伟带领联想科技3000人,占联想销售额的30%,利润的20%。
柳传志对杨的评价是很有内蕴的。“平时怎么套近乎,他真的不会。我只关心他是否对公司有用。只要他对公司有利,即使他骂我,我也要用他。”
标题:创立联想35年,柳传志做过的六个重大抉择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1143.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
下一篇:新手如何进入汽车脚垫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