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充电桩市场,想赚点钱为何这么难?
本篇文章4588字,读完约11分钟
本文转载自《源川商业评论》,原载王;由艺欧汽车组织转载,供业内人士参考。
2017年底,国内充电桩龙头企业万邦新能源召开新闻发布会,主题演讲的题目以“新的一天在路上,线路稳定,影响深远”的优雅主题开始。
结果出来后,媒体把报道的标题改为“为什么我们是唯一能赚钱的充电桩运营商?”
那一年,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围在这罐新能源食品周围,但全国各地却种植了45万个充电桩,居世界第一。
令人尴尬的是,参与的企业一个接一个地数数,却没有人从中赚钱。
即使被媒体称为“唯一赚钱的行业”,新能源领域的充电设备、4s店和充电桩安装业务也是一起算的。
单独经营充电桩是有利可图的,业内没有人能谈论它。
两年后,另一家领先公司的董事长余德祥给股东们写了一封信,信中他热情地宣布,他的充电桩业务已经打了一个特殊的电话,并越过了盈亏平衡线。
余德祥曾透露,他在特别电话上损失了8亿元。如果其他人想这样做,他们应该先损失5亿元,否则他们就做不到。
然而,在Tread发布的今年财务报告中,媒体多次未能找到披露特殊通话的具体利润,只有母公司Tread新能源汽车充电生态网络业务的毛利为5.7亿。
无论毛利润能否被视为利润,这个特殊的称呼对这个问题讳莫如深,外界一时想不出来。充电桩的利润问题仍然是个谜。
电动汽车需要充电站,就像燃料汽车需要加油站一样。没有充电桩,电动汽车总是有里程焦虑,用户不愿意使用电动汽车;但是如果电动汽车没有达到一定的规模,总会只有少数用户来充电。在新能源发展的早期,鸡生来就有蛋和鸡是一个问题。这不是没有问题的,但哪一方有信心在早期阶段经受住不确定的投资。2014年,国家电网首次宣布向社会资本开放充电桩市场。现在,行业内排名前两位的特殊呼叫和明星计费在那一年成立了。充电桩的发展决定了电动汽车的规模,有一个特殊的指标叫做“车桩比”。比率越低,充电桩就越丰富,充电新能源就越方便。2015年,国务院挥了挥手,发布了指导性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满足500多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并使全国车车比达到1: 1。政策是勇气,补贴是兴奋剂。这种优势被传递下去,资本蜂拥而至,造成了充电桩建设的狂热。三年来,中国充电桩的数量增加了14倍。那些打补贴主意的人应该挣一张快速票,那些玩资本的人应该按比例做“对vc”,那些玩票的人来来去去,那些还没暖床的人已经离开了。这种“孤注一掷”的模式很快导致了行业的大洗牌。2018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被称为第一充电站的富电绿色能源宣布退市,特别呼吁谨慎,旨在减少1亿元的损失。P2p的雷声在这里隆隆作响,充电桩在那里分批倒下,这两个行业在2018年成为资本的深坑。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数据,从那以后,仅存的主力球员也主动放慢速度,将桩的施工速度放缓至40%以下。资本的快速发展,桩的无序建设,投资与用户需求的脱节,都是当时充电桩行业的缺点。除了业内的鸡毛之外,还有一段话:车主开车去找充电桩,当他找到后,就开车去了荒野。这一幕就像是光伏和风力发电场的涨落留下的叹息。即使在行业重组后,剩余的充电桩企业仍在盈亏线上挣扎,这将是2020年的一半。回顾当年国务院设定的充电桩目标,我们还有一半以上的距离,但当年剩下的参赛选手还不到一半,剩下的要么是心事重重,要么是伤痕累累。第二部分比加油站多十倍,而充电桩仍然经常被急需?
充电桩根据安装位置的不同分为私人桩、公共桩和特殊桩。在中国,车与桩的比例非常明显:私人桩多,公共桩少。
根据充电桩联盟的数据,随着2019年私人桩的迅速增加,中国的整体车桩比已经降低到3.5: 1,但是如果单独计算公共桩的车桩比,这个值已经飙升到8.25: 1。
这些数据是浮肿的,所以当你想使用公共堆时,你还是要担心。
即使公共桩如此之少,区域分布也是不均衡的。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和珠江三角洲是公共充电桩的主要中心,在中国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仍有大型空白。
分配不均也就罢了,关键的时候用起来很容易聚在一起。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时间集中。以北京为例。由于通勤和峰谷电价的影响,收费时间主要集中在8:00、16:00和23:00。这种不平衡加剧了对公共桩资源的竞争。
难怪近年来媒体一再追问,“全国新能源充电桩的数量已经是加油站的10倍。还不够吗?”
自2020年初以来,充电桩已成为“新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再次站在了前列。巨大的市场缺口和充满希望的市场预期让新老玩家重回正轨。
首先,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积极响应大规模计划的宣布;中国大汽车、宁德时报、盛骏电子等新能源产业链巨头也已进入;互联网巨头滴滴、蚂蚁金服也带着极大的兴趣介入。
充电桩产业链分工明确。有些人负责制造设备和销售产品,而另一些人则负责运营充电站来收钱。
然而,在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和如此高的市场预期下,充电桩业务似乎已经盈利,但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第三部分充电桩设备制造商,赚钱不容易
谈到充电桩,我们应该从制造和生产充电桩的设备开始。
根据技术路线,有两种类型的充电桩:交流电和DC。交流电桩充电慢,主要用于私人领域。DC充电桩具有较高的充电功率,主要用于公共桩领域。
因此,公共DC桩一直是市场的热点。
从DC充电桩的成本构成来看,充电器和充电模块是核心设备,其中充电模块占充电系统成本的50%,充电模块的关键在于igbt功率开关。至于其余组件,成本不高。
这里应该提到的是,所谓的DC充电模块将电网中的交流电源转换成高压DC电源,对汽车进行“快速充电”,而汽车是充电桩的核心部件之一,该部件的性能决定了充电站的稳定性。
一直被猜测打造“菊花品牌”汽车的华为,今年4月刚刚推出了自己的DC充电模块产品,目标是充电桩核心研发中心。
然而,大多数充电桩设备制造商在供应链中处于尴尬的地位。上游电力半导体公司表示,价格上涨将导致价格上涨,削减利润,而下游“对b”的议价能力不会上升。
关键在于制造充电桩没有技术门槛,企业之间的技术水平无法打开。尽管制造商在行业发展的早期享有较高的溢价,但随着2015-2016年大量企业的涌入,充电桩的价格一路见底。
以充电桩模块的价格为例,5年内价格下降了80%,从2.1元/瓦下降到今天的0.4元/瓦。快速灌注桩数量的增加跟不上设备价格的下降,行业盈利能力不容乐观。
即使利润不高,也很难赚到这笔钱。
国家电网是中国最大的充电桩招标企业,也是最早的施工运营商。在过去的四年中,国家电网每年进行三批充电桩招标。据统计,前三名投标人是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和山东鲁能。
即使设备业务利润微薄,设备制造商四处走动也是有利可图的。这取决于充电桩的运营商,当谈到亏钱的美德。
第四部分利用率,操作者永恒的心脏病
充电桩的运行端可以称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充电站的选址、建设、运营和管理既需要大量的资金支出,又需要相应的管理水平。
在充电站运营业务中,规模为王。谁有足够的筹码,谁就能稳稳占据市场领先地位。经过多年的投资和资本投入,充电桩运营的市场份额基本稳定,行业集中度相当高。
根据evcipa的数据,截至2019年底,共有8家充电运营商拥有超过10,000个公共充电桩。八大运营商运营的充电桩超过46万个,占90.17%。
前三大充电运营商主要是专线、明星充电和国家电网,共有356,333个充电桩,占69.00%。特殊呼叫、明星计费和国家电网已形成计费运营的第一梯队。
目前,充电桩运营商的利润主要来自服务费、电价差、补贴、增值服务等。其中,收取电费和服务费是大多数运营商盈利的最基本方式。
然而,由于充电桩初始投资成本高、回收期长、利用率低,市场上大多数充电桩运营商都处于亏损状态。
有了模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充电桩运营中盈利困难的核心根源。
光大证券专门做了一个分析模型,计算了60kw DC快速充电桩的回收期,按单桩成本6万元计算,并根据各地指导价取0.6元/kw的收费服务费。
单桩利用率为5%,即每天使用1.2小时,投资回收期为3.8年,考虑运营维护、土地、建设等其他成本后,投资回收期需要延长。
问题的关键在于充电桩的利用率。
光大证券数据显示,要达到典型的60kw DC桩和7kw交流桩的盈亏平衡点,分别需要8.29%和8.12%。
然而,即使在新能源电动汽车普及率较高的上海,今年3月DC/交流充电桩的利用率也只有3.59%/1.40%,利润也不算少。
深港证券还提到,2019年,中国各地区充电桩的使用率在陕西仅达到15%,而其他地区的使用率均低于10%,北京和上海的使用率分别仅为3%和2%。
首先,为了抢占市场,充电桩的经营者四处奔波,吃萝卜快不洗泥,建了大量的慢速充电桩,平均需要8个小时才能装满一辆新能源客车,导致这部分充电桩利用率低。
二是由于成本原因,部分充电桩位于偏远地区,且桩位与城市建设、交通、电网的匹配性不好。开车到现场找桩的那段是这种情况的真实反馈。
第三,由于停车费高于收费,物业更关心车位是否满了,而收费又不够,所以成堆的车位往往被加油车占用。在利用率的问题上,充电桩甚至不能给物业提供一些“利益诱惑”来配合。
应该补充的是,车主的充电体验从来没有提升过,运营商们正在互相争斗,开发自己的应用系统。用户在收费时必须下载各种应用程序,并下载一套注册收费和付费的程序,这让他们身心俱疲。
利用率不能提高是一种心脏病,服务费经营者不能随意收取。服务费由地方政府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从目前许多省市的公告和政策来看,收费服务费有持续下降的趋势。
这个行业利润微薄,肯定不会吸引大规模投资,因此充电桩的玩家必须挖空,改变主意,讲述另一个故事。
虽然赚钱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但在行业和机构的眼中,充电桩仍然是一项不错的业务。
让我们先谈谈设备制造商。虽然行业的竞争格局是分散的,呈现出周期性的特征,但“新基础设施”所吹起的风使充电桩设备制造商至少跑出了一个上行周期。郭盛证券预测,2025年充电桩设备集合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00亿。
在运营商方面,2019年,行业内几家领先企业实现了盈利。2019年,Tread报告称其充电桩利用率达到9%,预计2020年其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
2019年,充电桩及运营分部总收入为106.13亿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6.43亿元,分部毛利率达到30.5%。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渗透,电动公交车、电动出租车、物流车、网络车、分时租赁等细分市场日益成为充电桩布局的重要场景。
例如,在传统的基本建设模式下,我们应该注意下大力气,尽快把土地定下来,追求规模和效益。在新的基础设施模式中,充电桩不再仅仅是一个冷堆,而是车辆联网信息流的一个重要接口。
将充电桩与通信、云计算、智能电网、汽车联网等技术相结合,不仅可以利用大数据优化充电桩的位置布局,还可以提高利用率;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平滑电网负荷曲线,提高经济效益。
对于充电桩行业的所有参与者来说,好消息是该行业仍未成型;坏消息是红利并不总是沾到雨露。
在新的基础设施背景下,充电桩运营管理的产出将越来越细化,许多企业不得不重新思考定位和转型。洗牌和竞争将是该行业下一阶段的主题。
毕竟,如果这个行业再多得到一天的补贴,那它肯定是多了一天的婴儿。只有走够了路,孩子们才能成长为战士。
标题:万亿充电桩市场,想赚点钱为何这么难?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30677.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