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推行新城镇化之误
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关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主流经济学家引用了西方国家70%-80%以上的城市化率。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健的观点更具代表性。他认为只有城市化才能拯救中国,王健计算了一下:从2003年到2007年,中国城市人口增加了约1亿,相应地,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加了52万亿元。根据实际计算,城市人口的每增加一次都会导致几十万元的潜在消费。根据2007年的城市人口,如果城市人口翻一番,中国大陆的总消费预计将翻一番,即年消费可增加10万亿元以上。当时,中国大陆的出口额约为9万亿元。如果城市人口翻一番,一分钱都不会出口,而国内需求可以吃掉这一块。王建说。
坚持城市化的主流经济学家的常识性错误是:
首先,我们只看到城市化带来的消费需求,而忽略了城市化带来的新增产能,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新增产能远远大于城市化带来的消费需求。新增的城市人口不可能坐在家里,只消费不生产。
第二,城市化的原因和结果是相反的。城市化一词起源于拉丁城市化,它起源于西班牙工程师a . serda 1867年写的城市化基本理论,用来描述城乡演变的过程。到20世纪,这个术语已经被全世界大多数学者所接受。20世纪70年代末,城市化被引入中国学术界并被接受。维基百科给出了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也称为城市化,是指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活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而非农业活动所占的比例上升的过程。适应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也随之变化。与此同时,居住区的建设和居民的生活方式等物质形态转变并稳定为城市类型。这样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叫做城市化过程。总的城市化水平是以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来衡量的。价值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请注意这句话:城市化,也叫城市化,是指工业化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hellip& hellip底线:城市化是工业化的自然结果,而不是原因。任何对现代史略知一二的人都会明白,城市化只是工业化的结果,或者是工业化的附属品。放眼世界,哪个工业落后的国家已经城市化了?
第三,随着科技创新、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机械代替劳动力是大势所趋,工业生产和服务业所需的人员和劳动力逐渐减少。我们共同应用挖掘机、叉车等。节省了大量人力,城市的工业和服务业根本不需要很多人。
由于条件有限,我无法提供详细的数据。我希望国内的专职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能够整理出这方面的数据。世界妇女就业与经济发展是当代中国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经济学研究的是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所以经济问题应该从供给与需求、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来分析。工业方面:
第一,社会发展自从剩余产品出现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们作为一个社会通过生产工具所形成的综合生产和供给能力远远大于自己的综合需求和消费能力,由此产生的社会产能过剩导致经济供求失衡,这是西方国家历次经济危机的根源。
第二,工业生产基本上不受季节、气候和天气的限制,可以一天24小时生产,也就是说,生产和供应能力可以无限扩大,社会生产和供应的增长速度将远远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所以无论政府如何人为地扩大内需,都远远不能满足资本的贪婪和逐利。每个人都见过加班生产。谁见过加班消费?
标题:中国经济发展方向:推行新城镇化之误
地址:http://www.qdgzw.com/kjcy/29974.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