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讯:国际“最具权威”三大评级机构暴富家史
本篇文章2360字,读完约6分钟
在次级贷款危机发展为金融危机,席卷世界的情况下,由精英组成的投资机构为什么要购买高风险的次级债务,产生了疑问。
除贪婪外,许多评论认为次贷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被称为“金融市场看门人”的评级机构对次贷债券的错误评级。
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市场中重要的服务性中介机构为了对企业债券等进行评分或评级,第一项事业是判断风险。 因此,决定债券发行人约定的本金和利息能否支付给投资者,判断考虑因素包括发行人的财务健康状况和与之交易的其他企业的财务状况、金融市场的通常状况等。
目前国际公认的最权威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只有三家,分别是美国标准普尔企业、穆迪投资服务企业和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据报道,在无视疯狂投资、风险的十余年间,三大评级机构没有中立、客观地评定债券的可信度,而是征收高额的评级费后,在“有毒债券”上打上“高质量”的标志,与华尔街一起欺骗世界,
受金融危机中三大评级机构的影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上个月宣布开始调查标杆、穆迪、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
三大评级机构
标准普尔成立于1860年。 1860年代,欧洲投资者需要对在美国投资于新迅速发展的基础设施的资产了解越来越多。 这时,标准普尔的创始人游泳池开始响应指控提供金融新闻。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金融市场越来越多和复杂,标准普尔通过其“独立、严格”的分解和股票、债券、共同基金等投资品种的新闻奠定了领域的地位。
现在标准普尔的员工总数超过5,000人,分布在19个国家。 标准普尔为投资者提供信用评级、独立分解研究、投资咨询等服务1975年的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承认标准普尔为“全国认定的评级组织”。
穆迪企业的创始人是约翰穆迪,1909年首次进行了铁路债券的信用评级。 1913年,穆迪开始对公共事业和工业债券进行信用评级。 现在穆迪在世界上拥有800名分解专家、1700名以上的助理分解员,在17个国家设有机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穆迪于2001年7月在北京设立了代表事务所,开拓了中国业务。
惠誉国际是具有欧洲资本性质的国际评级机构,1913年,惠誉国际由约翰? 惠誉创立,1997年底收购了英国ibca企业,2000年收购了duff phelps和thomson bank watch。 惠誉国际在世界上设有40多个分公司,有1000多名分解师。 其业务范围包括金融机构、公司、国家、地方政府和结构融资评价。 迄今为止惠誉国际完成了1600多家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评级、1000多家公司的评级和1400个地方政府的评级,以及世界78%的结构融资和70个国家的主权评级。 惠誉在美国市场的规模比其他两家评级企业小,但在世界市场上对惠誉的敏感度特别高。
2000年惠誉进入中国市场,2003年6月在北京设立了代表处,目前最从事资料收集、研究、报告、推广等工作。
这三个评级机构分别重点,标杆重点是公司评级,穆迪重点是机构融资,惠誉重点是金融机构评级。
评级机构的发展
1940年美国公布了《投资企业法案》,根据该法案的规定,金融机构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只能投资优质资产,优质资产是指达到《投资等级评定》中的“投资级”标准。 70年代,评级机构的业务运营模式与现在大不相同。 需要评级的投资机构必须付费订阅评级机构的服务。 之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决定评级机构为公共好处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改变评级领域的商业模式。 因此,企业不是花钱订阅评级服务,而是为自己的债务评级支付费用。
1975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设立了“全国公认统计评级组织”,制定了“全国公认统计评级组织”的加盟标准。 标准普尔、穆迪、汇誉三个资格评级机构获得同意,成为该组织的第一个会员。
这个标准实际上是阻碍公平竞争的障碍,从那时以来,只有这三个机构在受保护的市场上迅速发展,此后,幸运的是参加这个组织的判断机构全部被上述三个机构分别吸收和吞并。 还有很多信用评级机构向举证委员会提出了加入申请,完全是徒劳的。
199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最后公布了加入这个组织的标准,没有公布新的标准,形成了现在的信用评级领域缺乏竞争、滥用权力、利益冲突三大弊端。
信用评级机构不可靠
信用评级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实际上这些评级机构评定的信用水平并不那么可靠。 信用评级企业一方面要从要求评级的上市企业那里收取巨大的费用,另一方面要向投资者提供关于上市企业状况的咨询服务。
估计一个抵押贷款池的潜在损失时,从违约的预期频率和严重程度、证券中贷款各指标的特征等全方位检查贷款。 他们不是一个一个地检查贷款,而是只采用一个样品贷款,依靠贷款发行者提供的说法。
在好处下,信用评级企业必须提高上市公司的等级作为巨额判断费用的回报,提供给投资者的消息难免有虚假成分。
评级机构早就有失信的先例。 亚洲金融危机前,这些评级机构没有警告投资者关于亚洲国家证券评级不转让这些证券的风险。 1992年,加利福尼亚州保险长官穆迪对以前破产的executivelife保险企业给予了不真实和高评级,指控投资者损失了。 1996年,加利福尼亚州橘郡指责标普无法恰当判断投资于该郡的基金风险,导致债务扩大破产。 2001年安然等一系列大型企业发生了财务欺诈丑闻,评级机构也同样未能发出警告。 在安然事件的审判中,当时为安然企业评级的评级师承认,如果不认真阅读安然的财务报告,当然就无法真正了解安然的财务结构。
标普、穆迪等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主权的评级一直较低。直到2003年底,标普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10年不变,即“适宜投资”的最低限——bbb级。去年7月,穆迪企业虽然调高了中国政府长时间外币债券评级,将其从“a2”上调至“a1”,但仍低于目前美国政府国债。(刘阳) 【:杨威】
标题:财讯:国际“最具权威”三大评级机构暴富家史
地址:http://www.qdgzw.com/cyrz/37486.html
免责声明:京青年创业网是一个专业为创业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创业资讯媒体,更新的资讯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京青年创业网编辑将予以删除。